文档详情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谢雯婷.ppt

发布:2018-01-10约4.51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V.J.COOK University of Essex 文章主要内容 Ⅰ普遍语法理论与第一语言习得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Ⅱ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Ⅲ 讨论 Ⅰ普遍语法理论与第一语言习得 1.理论的提出 2.什么是普遍语法 3.语言习得过程 4.语言习得模式 5.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的作用与地位 6.评价 1.理论的提出 刺激贫乏论 (Poverty-of-Stimulus Argument) 负面证据贫乏(Negative Evidence) 语言获得经历相同年龄阶段 内在特征:普遍语法 (Innate Property: UG) 1.理论的提出 例1 The programme that is on television is good. →Is the programme that is on television good? →*Is the programme that on television is good? 1.理论的提出 例2 John is easy to please. John is eager to please. 2.什么是普遍语法 2.1 普遍语法概念的内涵 2.2 普遍语法概念的外延 2.1 普遍语法概念的内涵 普遍语法的构成 原则(Principle) 参数(Parameter) 普遍语法限制人类语言的变化范围。 (UG set the limits within which human languages can vary.) 2.1 普遍语法概念的内涵 普遍语法的构成 语法规则与普遍语法 (Grammatical Rules UG) 具体语言的语法规则可看作一套特定参 数值,而普遍语法则是所有可能规 则、原则和参数构成的整体系统。 (Chomsky 1982) 2.2 普遍语法概念的外延 1.普遍语法的归属 生物学 (Biology) 成长 VS 学习 (Grow VS Learn) 我们将所谓语言“学习”的核心部分 理解为“认知结构在按照其内定方向 发展的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激活和潜 在影响”更为恰当。 (Chomsky 1980) 2.2 普遍语法概念的外延 2.三组区分 语法能力VS语用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 VS Pragmatic Competence) “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普遍语法VS语法规则 (UG VS Rules) 2.2 普遍语法概念的外延 3.核心语法VS边缘语法 (Core Grammar VS Peripheral Grammar) 无标记VS有标记 (Unmarkedness VS Markedness) 无标记语法获得不一定总是先于 有标记语法。 3.语言习得过程 语言证据 正面证据 负面证据:直接负面证据;间接负面证据 认知因素 认知水平;短时记忆能力等 普遍语法:原则参数 语言获得 3.语言习得过程 概念区分 习得 (Acquisition) 语言机能 (language Faculty) 发展 (Development) 成熟(Maturation) ? Availability of UG 4.语言习得模式 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ing) 问题: 缺乏足够直接负面证据; 缺乏足够错误的语句输出; 外部反馈不足导致 假设检验不足 4.语言习得模式 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ing) 可能的解释: 内在的普遍语法严格控制假设 范围,依靠外部环境的证据做出 最后选择。 5.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的作用与地位 5.1环境因素的作用与地位 积极方面: 提供正面证据激活普遍语法。 消极方面: 不能提供足够的负面证据; 第二性; 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