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3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__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PAGE
12-
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更过程及缘由。
1.结合地图等资料,分析珠三角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分析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利条件以及带来的影响。(综合思维)
3.归纳总结产业结构转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地理实践力)
1.说出珠三角地区的位置、范围。
2.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缘由是什么?
3.20世纪90年头中期,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的缘由是什么?
4.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和重点分别是什么?
5.总结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三次变更过程。
一、珠三角地区的概况
1.珠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珠三角地区的范围
一般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图表点拨]教材第42页图2-3-2,该图展示出:珠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微思索]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1)自然条件: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和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足够。
(2)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靠近国际深水航道;市场广袤;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著名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三次变更
1.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1)传统农业:“桑基鱼塘”是当地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慢慢变成了“杂基鱼塘”。
(2)加工制造业
①区位优势:改革开放政策,沿海、毗邻港澳等地理优势。
②发展特点: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快速。
③工业部门: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2.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转型升级的缘由: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丢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①地理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
②发展特点: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慢慢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3.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的特点: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
(2)发展战略:优先发呈现代服务业。
(3)发展重点: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4)发展成就: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图表点拨]教材第46页图2-3-4,该图展示出:
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至2015年的变更,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升,其次产业始终占较大比重。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更不大。 ()
2.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3.从20世纪80年头中期起先,高新技术产业慢慢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
4.竞争是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战略。 ()
提示: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其次产业始终占较大比重。
2.×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从20世纪90年头中期起先,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抓住机遇,推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慢慢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4.×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
读珠三角地区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区域认知)说出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示: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仅包括肇庆市区、高要、四会)九个市。
问题2(区域认知)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问题3(综合思维)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有利条件: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且降水丰沛;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特殊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足够,政府政策实惠等。
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峻。
珠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