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培养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专业代码:083001学 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具有综合知识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生物类、化学类和工程类基础课程的扎实功底,为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快速学习的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思维方法,可以针对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革新和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塑造一定的领导能力。
目标4:(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生物行业和产品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目标5:(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6:(终身学习能力)生物工程毕业生能够胜任与发酵、生物制药及食品发酵有关的公司和工厂从事工程技术或经营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也可到有关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生物领域的工学专业,其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业生物技术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的特色内容在于利用微生物和酶制剂为工具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发酵制品、药用化学品、生物能源、食品于饲料添加剂和酶制剂等各种生物技术产品。
培养要求:
1.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以及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的良好道德品质。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具备较丰富的生物产品开发技能及生产过程工艺控制知识,具有医药、食品、化工、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倡导工、理、文、商相互渗透。注重学生实验、科学研究技能和工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优良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产生出一定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查阅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理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性。
6.掌握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A5 生物工程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
A6 专业技术知识;
A7 管理知识;
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能力要求:
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生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 分析写作能力素质要求:
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C5崇高价值观念——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现代生化技术。
特色课程:
全英语教学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双语教学课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讨论型课程: 生物科学与工程概论
创新实践课程: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创业教育课程:生物技术创新与创业
一、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学年 学
期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周) 理论教学 考
试 入学教育 军
训 课程设计 大
作
业 工
程
训
练 电子实习 综合实验 社会实践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其
它
实
习 中外合作项目 毕业设计 就业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