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方高校地域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pdf

发布:2017-07-28约7.5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1月 社会科学家 Jan..2016 (第1期,总第225期) SoCL~LSCⅡZNTIST (No.1,GeneralNo.225) 【语言与文化】 地方高校地域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 刘福来,李东斌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文化的民族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与其地域性密不可分。形态各异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地域历史孕 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 展以苏区与客家优秀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探索文化育人理念体系构建等问题,构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育人;文化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叭一0157—04 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促进区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 神文化、行为文化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现代大学文化, 彰显大学使命的迫切需要。针对社会文化转型期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与客家聚居地特殊区域文化,从自发地初步探索到自觉地系统开展地域文化育人的研究 与实践。 一、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和构建要素 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活动,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将外在于 个体的文化,内化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这是一个漫长的心理积淀和重构过程,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 程。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育人的根本内涵,明确文化育人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上, 摒弃过往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中的“拿来主义”、“评比主义”、“物化主义”等不良倾向。 1.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关于文化育人,刘克利认为“相对于知识教育,文化育人更强调文化整合能力的提高与培养。这种文化的 整合能力往往通过内化、积淀为人的心理结构,形成一定的人格。”宋惠则认为“以文化培养人,小而言之就是 人品、个人修为和学识的养成,大而言之就是文明的继承与薪火相传。”杭品厚则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将文化育 人看作是“在知识教育中,通过学校环境、学风教风、教育理念、学科思维、文化活动等注人到学生的思想理念 中,从而达到‘文而化之’的目的。”【1基于以上对文化育人的认识,诸多学者主要是从三个视角来认识文化育人 的内涵。 一是将高校文化育人看作一种育人的途径。教育部长袁贵仁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过程。所谓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说到 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就是一个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场所,而文化作为一种得到群体公认的社会规范和意识形 态,其育人功能实际上便是高校的本位功能。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熏陶,使文化育 1 收稿日期:2015—12一l 作者简介:刘福来(1960一),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学院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文化研究;李东斌(1968一),江西于都 人,赣南师范学院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57 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1期 人的功能得到自觉的发挥。 二是将高校文化育人看作一种育人的内容。张影认为,高校办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传播 和创造,从而使文化成为培养健全、完善的人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只有切实做好“文化育人”工作,才能真正 实现高校育人的根本目的。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正确、科学的“人生三观”[21。王明清认为,在高校的人才培 养、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中,对文化城传承、融合和创造是其主导性诉求和职能,其他职能都 是以文化为核心所产生的。 三是将高校文化育人既看作是育人的途径又看作是育人的内容。一方面,文化育人的本质是为了“文化化 人”,育人的目标是要以文化为载体和手段,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三观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所提出的教育要 “以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