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K】(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训练课件 20.秋水(语文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任务二:拟写对联。 上联: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 下联:学来养生术,去作逍遥游,____ A.不教明月落尘埃 B.文章道德圣人家 C.绍虞夏商周之统 D.濠上观鱼能齐物 (3)任务三:文明提醒。 如果你发现一个游客准备在庄子铜像上刻“到此一游”时,你该如何提醒他文明旅游? 示例:朋友,庄子故里的美丽需要你文明行为的点缀,别让先贤因你的不文明而蒙羞。 D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辩牛马(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而轻伯夷之义者( )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通“辨”,辨别,辨明 旋转,掉转 认为……轻 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泊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话有这种说法:“听说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描写黄河壮阔的句子是: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河伯见到海神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3.作者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河伯从“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一变化过程?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河伯先前的自得与之后的羞愧;这样写更能突出河伯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能改正的性格特点,从而更突出文章的主题。 14.简要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与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自满、自大,就难免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有人 想 栖息 您 C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19.庄子是____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等 道 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20.秋水 1.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主题解说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感悟】一个人的知识、见闻是有限的,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己,切勿骄傲自满。 传说中的海神名 比,比得上。 听说,知道 学识 才 开始 D D 【解析】A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C两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都在自己身上。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 7.关于本文内容,以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B.《秋水》是《庄子·外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