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美术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总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二、分学习领域阶段目标
学
段 阶段目标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1—2
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课程单元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延续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强调,修订稿在前面加了一段话:“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然后就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的实施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
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相关课程目录
【第二册】
船
长呀长
出壳了
我们身边的线条
童话城堡
画自己
手形的联想
我和昆虫
奇妙的爬行
春天的色彩
伙伴
花的世界
家乡的变化
【第四册】
添画
绘画游戏
茂密的花
出壳了
我的收藏卡
假如我是巨人
画夜景
画影子
认识身边的树
绘画中的节日
我喜欢的鸟
解读备注:运用相应的方法,知识本身、学习过程都蕴涵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红黄蓝三原色怎么变成三间色呢?我们让学生学习以后,他知道红黄蓝两两相互调配就变成橙绿紫,这是知识。他能把它调出来,这叫技能。这期间方法和过程很重要,老师可以直接说明,也可以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体验,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合作试验,这就是方法、过程。学生经过学习过程,获得了学习成果,学生知道三原色调配的原理,能调出橙绿紫,并能用此知识与技能于绘画、设计、工艺以及日常生活中,同时,学生知道了如何获取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如怎样把握教师直接讲述的要点,知道如何查阅书籍,知道如何探索和归纳,如何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整个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热爱多彩的自然和生活的感受,愿意用适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来美化和装饰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手工单元】
一、总目标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分学习领域阶段目标
学
段 阶段目标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1—2
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课程单元目标
(1)给学生提供各种感官的刺激。比如提供多种媒材让学生来尝试,观赏大师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给学生感官的刺激。
(2)鼓励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画或者制作,不要规定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框子,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固定的想法。比如给孩子一张纸,孩子们很可能按照固有思维用一支笔在上面画画。如果我们打破固定的思维,就可以把这张纸折一折、弄一弄,做成一个立体的纸雕塑作品。
(3)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对别人的作品、对老师的作品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意见。
(4)努力为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想象、大胆创造的空间和时间。
(5)激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