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煤矿讲稿(10.9).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分析 主 要 内 容 现状 我国乡镇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 对策及防范措施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工伤事故多,重大事故频频发生 职业病 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 ● 至98年全国累积尘肺病患者达542041人,累积死亡 127147 人 ●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 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 死亡数量 新发现病人数量 一、煤矿总数过多,生产分散、布局不合理▲煤矿数目巨大,小煤矿数量过多▲生产能力分散▲露天开采比例小▲煤矿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煤矿分布区域广,部分地域分布过密▲生产布局与经济发达程度逆向性分布明显 二、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稳定性差▲ 煤矿地质条件差▲ 水文条件复杂▲ 煤矿开采深度大,增幅明显▲ 主采煤层条件不够理想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比较严峻 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越来越多地制约煤矿经济 调整煤炭生产结构,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推进安全科技创新 推进管理技术创新 国外安全监察及管理经验借鉴 威慑力比较: 国外私有企业。事故→巨额赔偿(破产)+刑事责任 我国国有企业。事故→撤职+刑事责任 乡镇企业→追究责任难度大 我国更应进一步促进安全自律性和自律能力。加强安全监察和安全培训的力度,加强监督。 例一、大平煤矿“10.20”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引发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148人死亡,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显示,21岩石下山掘进工作面回风的瓦斯浓度自2004年10月20日22时09分12秒至22时12分26秒、从0.12%增加到40%,据此认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时间为2004年10月20日22时09分。 突出的瓦斯量约为25万m3,实测的突出煤、岩量为1894t。 例二、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1 2005年2月14日15时03分孙家湾煤矿调度室接到海州立井调度室汇报:“井下可能出事了!”,矿调度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曹荣春等领导进行了报告,并按照程序逐级进行了上报。当时判断可能在井下331采区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并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事故抢险救灾。 事故中214人遇难 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随之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有黑烟冒出。四采区发生爆炸事故,波及四采区下山至回风井所有区域,涉及415回采工作面系统、416掘进工作面系统、417掘进工作面、采区下山系统、安子沟回风系统等,死亡166人,受伤45人。 2004年12月2日3:25、6:15、7:45、10:53又发生4次爆炸,没有再造成人员伤亡。 车场 技术层面的事故反思 为什么现代化国有重点矿会发生这样大的灾害? 冲击地压 特大瓦斯爆炸,与大平矿事故类似, 应急救援能力弱,未能斩断原发性灾害向继发性灾害转化的致灾链 1、 瓦斯源:冲击地压治理、瓦斯异常涌出源控制措施失效: (延伸到突出、采空区、盲巷违规排放的瓦斯异常涌出源控制); 反思各矿出现瓦斯异常涌出能否避免成灾。 低瓦斯矿发生瓦斯爆炸;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发生在“安全”区域; 所有人员未能警惕,各道灾害防治关口失效。 2、瓦斯异常涌出信息的及时获取、诊断和快速响应失效 高浓度瓦斯充满千米巷道达近十分钟未能发现和采取措施; 监测监控失效——不仅是否设置系统,必须注意系统功能的发挥及应用可靠性; (1)瓦斯异常信息的获取(井下便携式仪器的重要作用、监测点的布置、井上异常信息的处理); (2)瓦斯异常信息的快速响应(报警、断电、异地断电); (3)监测信息的及时诊断(怀疑误报、井下、井上信息的处理程序、调度决策)。 3、火源:带电检修,自认为安全(多次引起特大瓦斯灾害事故的违规行为) 4、灾害扩大化 (1)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开采与掘进接替紧张、为节省巷道所致)。 ① 下山剃头工作面; ② 331采区无专用回风巷道; ③ 由上阶段工作面运输巷道中部开下阶段回 风巷。 (2)人员密集,劳动组织混乱。 十、事故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特征 百次违章可能不发生一次大事故 人的本性-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违章→直接经济效益+省能心理→产生侥幸心理、继续违章→产生大事故 严肃处理事故还不够 必须严肃处理违章-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本质安全型矿井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故障条件下产生的电火花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