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1 - 副本概要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别从课本中女性的服装特点、整体感觉、地位三个方面出发,小组讨论后,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晚清女装: —————————————————————————————————— —————————————————————————————————— (2)民国女装: —————————————————————————————————— —————————————————————————————————— (3)现代女装: —————————————————————————————————— —————————————————————————————————— 思考与讨论 美术八年级第15册 第一课 马(洞窟壁画) 公元前15000年至 公元前10000年 法国 一九四零年的一天, 法国南部村庄几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他们心爱的小狗,结果发现洞壁、洞顶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白色的鹿、牛和奔跑的野马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洞窟壁画”就这样和现代人重逢了…… 使学生理解美术可以体现文化,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有所理解和认识。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社会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通过图文结合欣赏作品《狩猎》,从这些岩画作品中,我们能知道当时非洲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狩猎(岩画)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非洲 记录了狩猎的人及场面 牛及牛群 欣赏《簪花仕女图》,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自学指导2: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左图的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右图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人?谈谈对唐代社会文化的认识。 《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代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朝 明器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出土于唐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庭海墓。在一匹高大的白色骆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 晚清女装 民国女装 现代女装 服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你从服装的演变中看到什么? 你能从服装的衍变中看出时代有什么变化? 自学指导3: 晚清女装:布料、缠足, 反映出:中式当时中国传统 文化的强烈影响。 试分析衣裳的样式,这是哪个 时代的服饰? 民国女装:西式、小皮夹、皮毛质,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在一定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