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通安全第四章交通版.ppt

发布:2018-02-26约9.9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影响驾驶员工作能力的因素 1.疲劳: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直接导致操作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变慢等不利情况发生。据日本统计,因过度疲劳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1.5%。可用停车短暂歇息缓解疲劳。 2.饮酒:酒精是中枢神经麻醉剂,酒后视、触觉机能下降,影响思考、判断力。资料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在0.3‰—0.9‰时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正常驾驶员一般高7倍;酒精含量在1.0‰—1.5‰时要高30倍;酒精含量超过1.5‰时则要高128倍。各国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 3.吸烟:尼古丁在对中枢神经短暂兴奋后带来长时间抑制,降低工作能力,而且吸烟动作也影响驾车。 4.药物:所有药物对驾驶机能都有潜在的危险,常见的危险是刺激或压抑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剂(利血平等);兴奋剂(咖啡因等);抗菌素(卡那霉素等);抗过敏药物(非那根等);治疗胃、肠和心血管系统药品甚至感冒药。驾驶员服药要慎重。 第四章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九、驾驶员的生物节律 1.生物节律 生物体周期性改变自身状态的能力,是生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体的生理——生物循环有多种,以体力、情绪、智力的周期循环对工作的影响最大,它们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关键作用。这种生理循环通常被称为生物节律。 2.人体三种节律及变化规律 体力周期:循环周期为23天,前半周期为高潮期,是从事体力活动的最佳时期,后半周期为低潮期,体力及耐力下降,易于疲劳。图4-14(P104) 情绪周期:循环周期为28天,前半周期为高潮期,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后半周期转入低潮期,心神不定、情绪低落。 智力周期:循环周期为33天,前半周期为高潮期,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后半周期为低潮期,智力抑制、反应迟钝。 三种周期自人的降生日起同时开始循环,并严格不变的延续至人的一生。 第四章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 更合适的题目应为: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四章 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 概述:统计数据可表明交通事故组成因素中,交通参与者的因素占很大比重,参与者又分为驾驶员、非驾驶员,前者是重点。 — 3469 12809 — 4207 20090 — 91062 417355 2005 15559 4607 17662 29518 8920 35144 435787 93550 465083 2004 受伤 死亡 事故数 受伤 死亡 事故数 受伤 死亡 事故数 车辆、道路等 乘员行人自行车等 驾驶员 起因 年份 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因素统计图 a)事故数 b)死亡数 c)受伤数 第四章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驾驶员交通特性的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资料均表明,由驾驶员直接责任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总数的70%—90%,在驾驶员、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等交通直接参与者中,驾驶员是与交通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人。 研究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对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驾驶员个性特征 1.性别差异: 男性:外倾,反应快、易冲动、忽视危险和困难,有身体优势; 女性:内向,反应慢、谨慎、依赖性强、无身体优势; 2.年龄差异: 年青:学习快、反应快、紧急情况处理好; 年长:经验丰富、稳重、一般情况下事故少。 3.气质差异: 3.1定义:是一个人在其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表现出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特征。气质主要受神经活动特点制约,稳定地渗透于一个人的情绪和行动表现方式之中。所以,气质比性格还难变,具有稳定性特点。 3.2分类: 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兴奋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弱型)。 以NBA球员为例,分别是奥尼尔 、阿泰斯特、姚明、麦迪。 3.3心理学实验: 四名不同气质的人,去观看具有同样热情的戏剧。又故意使他们迟到,并拦住他们必须等中间休息的时候才可以入场。这时:A类人便大吵大闹;B类人却在想着怎么样躲过治理人员,找到入场的办法; C类人只是站在那里等剧场休息时入场,他坚信剧场的规定是不容改变的;D类人只是站到了角落里,怨天忧人、哀叹自己命运不济,进而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诸多的曲折。 答案: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不同气质的驾驶员教育、管理的重点不同。多血质的要加强踏实专一教育;胆汁质要加强耐心、细心教育。 第四章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三、驾驶员的操纵特性 信息感知 分析判断 操作反应 反馈 道路与环境 汽车的运动 驾驶员交通信息处理过程: 感知 判断 指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