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第四章.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第四章 交通需求预测
第一节 概 述
一、轨道客流预测历史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
础,从轨道交通出现起轨道交通需求预测就得到
了重视及研究。
早期:基本思想是将公交客流量按一定的比例转
移到轨道交通上去,再适当的考虑诱增交通量。
20世纪70年代,四阶段模型 。
以随机效用理论、出行效用最大化理论为研究基
础,非集聚模型 。
二、轨道客流预测意义
客流预测是进行轨道交通项目宏、微观投资决
策的依据。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
估的基础。
三、轨道客流预测的内容及难度
1、客流预测的内容
全线客流
车站客流
分流客流
换乘客流
出入口分向客流
2、客流预测的难度
预测年限较长,积累
资料不足,预测技术
尚须改进完善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
划背景难以稳定
票价的竞争性和敏感
性对客流量的波动性
线网规划不完整,线
路总体规模不明
第二节轨道交通及客流特点
一、轨道交通客流形成机理分析
客流量主要包括:
转移客流量是由地面常规公交和自行车方式承
担的全市性比较集中的中、长距离客流转移到
快速轨道交通。
诱增客流量主要指的是快速轨道线路建设促进
沿线土地开发、人口集聚、使区域之间可达性
增加,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出行强度增加而诱
增的客流。
2城市客流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
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
轨道客流的形成是建立在城市空间分布,不同
区域之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弱演化及发展特点,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各种客运方式的
特点、最佳服务距离和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以及
出行者的经济能力和思想价值观的基础上。
第三节轨道交通客流
量预测方法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基本上采用交通规划
的常规方法:即搜集或利用居民出行调查资
料,在预测城市客运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交
通方式划分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
一、不基于现状客流分布的预测模式
将相关的公交线路的现状客流和自行车流量,
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得到虚拟的基年轨道交通
客流。然后按照相关公交线路的历史资料和增
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推算远
期轨道交通需求客流量;或者由公交预测资
料,直接转换为远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
指数平滑法、多元回归法
二、基于现状客流分布的预测模式
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掌握现状全方式的出行分
布,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年的全方式出行分
布,然后通过方式划分,得到轨道交通的站间
OD,即可计算出轨道交通客流量。
三、非集聚模型
以实际产生交通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
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何种交通工具以及
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按出行
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
到交通需求总量的一类模型。
第五章 车站设计
3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
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 。
车站还应具有购物、聚会及作为城市景观的功
能。
车站也是空间建筑物与工程结构的结合之处,
反映着轨道交通系统的特色。
车站设计是关于空间、光和结构三者协调的一
门艺术。
第一节概述
一、车站的功能
功能层次 功能要求 功能设施
基本功能 最便捷地集散客流
站台;通道(楼梯、扶梯)站厅、
电梯、廊;售检票设备
辅助功能 最有效保证运行 设备用房;管理用房
扩展功能
最有效地采用土地资源区位
优势
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其他
二、车站的分类
1、按车站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分类
地下车站 地面车站 高架车站
2、按地下车站埋深分类
浅埋车站。车站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内,
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
深埋车站。车站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上,
一般采用暗挖法施工。
4、按车站横断面形式分类
(1)矩形断面。车站可设计成单层、双层或
多层,跨度可选用单跨、双跨、三跨及多跨的
形式。
(2)拱形断面。有单拱和多跨连拱等形式。
(3)圆形断面。
5、按站台型式分类
岛式车站: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之间,这种
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具有岛式站台的
车站称为岛式站台车站(简称岛式车站)。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
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侧式站
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
岛、侧混合式车站:将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同
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
为岛、侧混合式站台车站(简称岛、侧混合式
车站)。
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
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车站主体是列车的停车点,它不仅要供乘客上
下车、集散、候车,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
运营设备设置的地方。
三、车站的组成
主体结构:
出入口
人行通道
通风道
站台层
站厅层
41、出入口及通道
主要作用是集疏客流,供乘客换乘其他交通或
有轨交通之间的换乘之用;也有些出入口及通
道,还兼有行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