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手指 教学设计.doc
《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教学内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骆驼祥子这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骆驼祥子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法: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学法: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
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
《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2.谈一谈你对《骆驼祥子》的了解。
《骆驼祥子》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4.教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生自由交流)
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四)学习表达
1.谈话导入。
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表达的效果。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
4.教师小结: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
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6.教师小结:《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五)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
3.教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