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大单元教学设计 .docx
【大单元教学】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分课时教案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课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是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4。本节课相当于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复习中总结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通过专题化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能的形式、能的转移和转化的具体分析方法。初中阶段,首先学习初步的科学概念和规律,如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功、功率、杠杆平衡条件、机械效率、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热量、燃料的热值、物质的比热容、电功、电功率、功和能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贯穿始终的主线是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其次,运用概念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如功和功率的计算、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分析计算滑轮组的省力问题、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功率以及电能消耗的计算等。这些定量计算是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最后,定性了解能的多种形式(包括生物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能的转化与传递的
方向性。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相当高,本节内容用系统的概念理解能的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守恒,初步建立用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能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由于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初中学生只需了解方向性的概念及相关现象即可。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来提高学生的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等科学思维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
能识别出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并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加以解释。
学科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科学态度
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能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几种基本形式,树立世界是统一的观念。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探索自然的欲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神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小组完成任务并解答正确。
3分:小组任务,但解答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1分:小组完成任务,但解答全部不正确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
:创设情境
象山技工学校的朱振霖花1.5万元,自行研制出一辆太阳能汽车:不需气、不需油,每天晒晒太阳,能开70公里。
思考:他是如何让太阳能驱动汽车前进的呢?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内容,思考问题。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任务二:能量的转化
1.自然界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你知道的能量有哪些?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
考,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量,可以相互补充。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认识能
展示各种具有能量的图片,常见的一些能量有:
(1)机械能(2)内能(3)太阳能
(4)化学能(5)电能(6)核能:2.能量的转化
(1)回顾: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2)分析以下小实验或生活实例中的能量转化:
①举例:太阳能热水器,炽热的铁水发光。
②举例:光合作用,萤火虫发光。
③演示:用电池(干电池或水果电池等)、手摇发电机、温差发电片(用散热片和热水发电)、太阳能电池(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发电)驱动小灯泡发光或小风扇转动。
举例:电风扇,电热水壶,手机充电器。
总结: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发现各种现象变化中常常存在着能量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举例说明图中每条能量转化路径的实例。
学生观察各种能量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学生回顾已学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
学生根据能量变化分析小实验或生活实例中的能量转化:
①分析:光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②分析:光能和化学能可以相互转化。
③分析:电能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