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说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说课
姓名:张 文 武
学校:新郑市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科:数 学
年级:八 年 级
时间:2010年5月15日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第六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相似三角形是对全等三角形内容的进一步拓广和发展,是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圆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所属章节内容结构上看,相似三角形紧接着相似多边形之后,且是相似多边形的下位概念,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可使得学生体验数学的一般到特殊、类比、由繁到简的思想,并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
2、通过亲身体会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来证明及计算。
4、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进行有关计算及解答,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1来证明和计算。
教学难点:判定方法1的运用。
三、说评价设计
1、通过主动参与测量与交流完成检测目标一。(目标达成率100%)
2、通过师生互动,研讨交流,完成检测目标二。(目标达成率98%)
3、通过限时训练和提问,完成检测目标三。(目标达成率95%)
4、通过自主计算,分组交流,完成检测目标四。(目标达成率85%)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动手试一试 2、及时反馈
3、例题教学,运用新知 4、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四)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五)自主练习,延伸迁移
第一环节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小王师傅是数学玩具厂的质检员,他要对某种三角形的文具进行检验(如图)。试问:他至少要测量多少个数据,才能确认该文具合格(和模具一样)?说明你的理由。
(1)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那些方法?
2、现在小王师傅想制作一个该文具的广告模型(放大若干倍)
(1)广告模型与合格的文具相似吗?它们的边角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广告模型跟合格的文具相似应当满足什么条件?举例说明。上述条件能否减少?
3、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举例说明。两个角对应相等呢?
那么,相似三角形应该如何判断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问题。同时教师让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联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从而初步得到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试一试
(1)画一个△ ABC,使得∠BAC=60度,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
(2)与同伴合作,一人画△ ABC,另一人画△A1B1C1 ,使得∠A和∠A1 都等于给定的∠α,∠B和∠B1都等于给定的∠β。
思考:?∠C和∠C1相等吗?
? 边的比 、 、 相等吗?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改变∠α、∠B的大小,再试一试。
设计意图:判定方法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学生动手按不同的条件画三角形,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比对所画的三角形,根据比对情况讨论、交流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我先鼓励学生想像,再分小组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像,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发现”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最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再次验证学生的猜想,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成功的喜悦。操作试验过程中给学生一定思考、交流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议一议,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正确的结论,接着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这一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教学目标一)
2、及时反馈
(1)如图,△ABC与 △DEF相似吗?若相似,请用符号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学生又一次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例题教学,运用新知
例、如图5,D、E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①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②找出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