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本.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11-11 2008-11-11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第二临床学院病理教研室 本章节主要内容 阿米巴病 血吸虫病 二、肠外阿米巴病 1.阿米巴肝脓肿 是肠阿米巴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阿米巴痢疾发病后1~3个月内,或痢疾症状消失数年之后。 肝右叶多见 概述 寄生于人体主要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本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三个省市的广大水稻作物地区。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2、童虫 1)童虫 2)童虫 损伤肺 充血、出血、水肿、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嗜酸性粒细胞和MC浸润 分解 代谢产物 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等。 机械性损害 代谢产物等 3、成虫 1)成虫 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 2)成虫 机体贫血、脾肿大等 3)死亡虫体→形成嗜酸性脓肿 4、虫卵(最重要) 主要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 ①急性虫卵结节 ②慢性虫卵结节 (1)血吸虫性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1)急性虫卵结节: 肉眼观: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小结节。 镜下:1.成熟虫卵 2.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 3.嗜酸性脓肿 4.Charcot-Leyden结晶 随着病程的发展, 虫卵周围产生肉芽组织层; 坏死区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范围缩小,其周围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层; 类上皮细胞层逐渐加宽,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构成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2)慢性虫卵结节: 虫卵内毛蚴死亡,虫卵破裂或钙化 周围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上似结核结节,故称为假结核结节 最后,类上皮细胞为纤维母细胞代替,并产生胶原纤维,使结节纤维化 三、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1.结肠 主要是乙状结肠、直肠 急性期 肉眼:粘膜红肿;颗粒状扁平隆起; 浅表溃疡。 镜下:粘膜及粘膜下层虫卵堆积 急性虫卵结节 溃疡可深达粘膜下层 * * 病原体:寄生虫 流行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点:区域性、季节性、 人畜共患性,受生物、 自然、社会因素影响 第一节 阿米巴病(amoebiasis)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有两种形式:? 1、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2、包囊→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小滋养体 包囊 包囊是传染阶段,滋养体是致病阶段 肠腔内发育繁殖 成熟包囊 脱囊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包囊 小滋养体 侵入组织 脑脓肿 肝脓肿 肺脓肿 结肠溃疡 皮肤溃疡 分裂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一、肠阿米巴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 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病变 肉眼观: 早期点状坏死或浅溃疡→→进展呈圆形钮扣状溃疡 →→ 烧瓶状溃疡 →→ 隧道样病变→→ 巨大溃疡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仅表现轻度卡他性炎症 急性期病变 镜下: 1.病变以组织坏死溶解为主要特征 2.病灶附近组织炎症反应轻微。 3.在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肠壁的小静脉腔内常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属于变质性炎 烧瓶状溃疡 滋养体特点: 呈圆形,体积较巨噬细胞大,核小而圆,胞质内含糖原空泡或吞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 在滋养体周围常有一空晕。 滋养体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腥臭味。 粪检时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里急后重不如细菌性痢疾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轻微。 预后: 多数可治愈。如治疗不彻底转入慢性期。 2.慢性期病变 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同时并存。 肠粘膜:完全失去正常形态、破絮状、萎缩、形成息肉等。 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形成局限性包块(阿米巴肿)。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肠腔狭窄、阑尾炎、阿米巴肛瘘 肉眼观: 1.脓肿大小不等 2.脓肿内容物呈棕褐色果酱样 3.脓肿壁上呈破絮状外观 肝脏切面见一巨大空腔, 肝组织坏死、液化,切开后流失。 镜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