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学习情境五.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十七:园路路基放样 下图所示:路堤边坡三角板。 任务十七:园路路基放样 下图所示:路堑边坡模板 。 任务十七:园路路基放样 三、游步道放样 游步道由于其设计特点可知,其放样时必然较为灵活,主要是在地面上准确恢复中心桩位置,进行长度、宽度和中心桩填挖数据测设,然后正确地将设计的各个特征点标定出来即可。游步道设计特征点是指:游步道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及路面宽度,曲线的起点、终点、圆心点、半径(可定曲线点),桥、洞的起点终点及宽度,每一根柱桩的中心点及半径、每一个台阶的上下阶位置及宽度等。 任务十七:园路路基放样 1.游步道平面位置的测设: 游步道的平面位置可采用方格法、平板仪法、 或者经纬仪法等方法进行放样。具体可分两种情况 进行: ①直线、折线段游步道的测设,应将游步道的各交叉点、转折点、坡度变化点处的特征点位置在地面上准确地标定出来,并钉桩表示,桩距10至20m为宜,对于起伏较大,转折较复杂的游步道,测设桩距还应加密。 任务十七:园路路基放样 ②曲线段游步道的测设,应该针对设计要求而定,若设计图上已经给出曲线圆心和半径,测设时可先在地面是准确地确定出圆心的位置,然后再使用皮尺按照设计半径在地面画出圆弧,撒上白灰即可。若设计图上仅经给出曲线半径和衔接点位置,测设时可采用经纬仪偏角法进行测设。 2. 游步道高程的测设: 在测量平面位置的同时,使用水准仪测设出各个桩点处的填挖高,并标注于对应的木桩侧面即可。 任务十八 挖湖堆山放样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挖湖堆山是指原本平坦单调的地面,通过人工手法变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地貌,以此来突出景观的立体变化,形成多姿多彩的空间格局,使其具有仰视、俯视、平视等观赏视角,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可供攀爬、游览之功效。 挖湖堆山放样主要是地形的放线,也即挖深、填高和形状位置的确定。 挖湖堆山及其放样概述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一、假山的放样 其测设的步骤: 挖湖堆山放样包括: 假山放样 水体放样 两部分内容。 ㈠处理场地:在欲建假山的地方,按照设计范围,对现有的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对可能影响到施工测量的灌木、杂草等障碍物进行清理,可使用人力或推土机进行铲平、碾压使场地基底平整稳固,无大的障碍物,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假山的测量及施工工作。大型假山还应进行排水系统的测设。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假山设计图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㈡假山平面位置的确定: 1. 方格法 2. 交会法 3.极坐标法 4. 支距法 5. 直角坐标法 6.全站仪放样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有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1. 方格法放样 ①绘制方格网,在设计图上绘制正方形方格网,正方形边长可选1×1cm,(也可选2×2cm、5×5cm、10×10cm等,同等比例尺的图纸,方格边长越小其放样精度越高。),A-A、B-B、C-C……,a-a、b-b、c-c、……, 如下图所示: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②在设计图方格网上首先选择两个与地面有对应关系的明显且固定的地物点M、N,作为放样定位基点,然后以此点为基点或基线,按照设计图的比例在图纸及地面上,对应画出相应的方格网线; 如上图所示。 ③选取假山的底层等高线的各个特征点、以及等高线与方格网的交点,如1号点,该点位于图纸上的j-j、k-k、F-F、G-G方格内,如下图所示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假山放样示意图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④在地面上找出对应的方格网j-j、k-k、F-F、G-G, ⑤量取1号点在本方格网内的增量,并按照图纸比例量取实际距离,这样就可确定1号点在地面方格网的准确位置。依次可放出2、3、4……等各点的位置。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上述是对特征点进行放线,也可将各条等高线与方格网线的交点一一在地面标出,可达到同样的效果。然后在各点处钉上木桩,并按设计的等高线形状用洒白灰样或用绳索在地面上加以连接标定。如下图所示。 其余各层等高线亦可仿照上述底层等高线测设的方法进行放样。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任务十八:挖湖堆山放样 2. 交会法放样: 当所需要放样之点位远离控制点或不便于实测距离时,则可采用角度(或方向)交会法放样,亦称前方交会放样。 该法是在不少于两个已知控制点上设站,利用角度(或方向)交会放样点。如图18—4所示,控制点A、B及待放样点P。A、B点坐标均为已知。用前方交会法放样P点,具体步骤如下: 由两个已知点A、B,施测两个距离 ,或两个角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