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自主学习课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新人教版.ppt

发布:2021-09-30约5.08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自主学习课(五)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角度一 从二战时期美苏同盟到战后“冷战”对抗两极格 局的形成 【精要点拨】 二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并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考题例证】 (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解析 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选A项。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的建立,B项错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D项错误。 答案 A 角度二 从对抗走向合作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精要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局面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考题例证】 (2014·课标全国Ⅱ,23)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析 观察图文可知,波兰开放本国边境线,意味着淡化了国家的界限,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相符,且从图片中的欧盟旗帜亦可得出答案,故选D项。“冷战”结束是指苏联解体,与题中波兰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华约解体是在1991年是通过签订议定书的方式宣告的,与题干波兰开放边境线无关,故B项错误;北约是军事政治集团,规定进行“集体防御”,与波兰开放边境线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 D 主题一 不同国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对抗的思想观念——世 界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根源 【主题评说】 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二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结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思想根源之一。 【考题例证】 (2014·北京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 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选B项。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 主题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的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理 念——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题评说】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承认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