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小班化方案.doc

发布:2018-02-15约2.3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优质教育权利作为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定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差异发展,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程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实行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学,即通过控制班级人数,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最少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向每个学生最优化发展,突出教学过程细节,构建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二、组织管理 教育局高度重视小班化工作,为了工作高效开展,我校首先成立 “青口二小小班化研究工作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保证小班化工作的顺利展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小班化教学推进的中坚力量,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切实体现“以点带面”的工作实施策略。对全镇的研究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分层指导、具体跟进,切实为小班化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个性化保障。 三、工作目标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小班化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建设一部分胜任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师资队伍。 2.我们在“发挥小班化优势,关注每个孩子发展”的指向下,克服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漠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弊端,全面提升小班化的教育品质,实现学生个体与班级集体、小班老师和小班学生共同发展。 3.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牵动,深入探讨小班化教学的规律性,实现从教学理念到具体操作的全面转型。 4.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精细化水平,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5.结合新课程改革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总结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为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借鉴。 三、实施步骤及要求 1.准备阶段 时 间:2012年3月——5月 (1)在全镇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小班化教育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小班化教育成功理论和经验做法。分不同侧面和着眼点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高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全面认识,进一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优势和方法,让教师在思想上走近小班化、接受小班化,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2)各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掌握本校教师配备、普通教室数量、入学适龄儿童人数等基础数据,制定符合各校实情的“小班化教育”工作方案及政策标准; (3)召开全镇小班化教育工作会,做好课题研究的启动工作 2.推进阶段 时 间:2012年5月—2012年12月 (1)按照规定的小班化标准确保每届每班30名以下的班额定员。挑选精干师资力量,充实小班化教学第一线,确保我校小班化教育改革有效进行。 (2)加强对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 (3)持续开展教师“小班化教育”系列培训,做到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多次培训。 (4)开展示范课系列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小班化教学研讨会. (5)确定科研课题,践行科研引领实践。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以“课题牵动”为主线,提升我校“小班化”研究的深度。在课题分解、研究过程中提升学校的科研之风,争取做到校校有审批立项课题,加强过程管理。 (6)通过座谈沙龙,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困惑。将以对话式的座谈与教师面对面,针对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操作层面问题进行探讨,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小班化的“精致教育”,加深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深层认识,让教师真正走进小班化。 (7)开通“青口二小小班化网页”,各校网页增设“聚焦小班化”专栏,动态展示我校小班化研究推进工作的过程及成果。 (8)搭建展示平台,助推学校发展。以小班化研究过程为契机,通过各种展示会、研讨会、现场会的召开展示我校的风采,助推学校的发展,实现“走出去学习,打出去展示”的目的。 (9)关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班化”教学成为一种趋势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互动和科研等科学有效的途径,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可操作性舞台,为“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0)加强小班化教学、教法、评价等研究工作。要重视借鉴学习外地小班化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小班化教学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