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作业33_第5讲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docx
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基础巩固
1.(2016北京东城期中,18)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迹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m/s;?
(2)该电动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N;?
(3)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W。?
2.[2016北京海淀一模,21(2)]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图1
①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
②图2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
图2
③甲同学经过认真、规范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图3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v2s图像。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0.015kg,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100kg,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则由图像可知小车的质量为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3
④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乙同学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度过高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综合提能
1.(2017北京朝阳期中,16,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甲
(1)除了图示的实验器材,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是。?
A.直流电源
B.刻度尺
C.停表
D.天平(含砝码)
(2)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以平衡摩擦力,目的是。?
A.使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
B.增大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C.使细线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3)为了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需要确保钩码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计数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sA、sB、sC,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时钩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从O到B的运动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功W=,小车动能变化量ΔEk=。?
乙
(4)另一位同学在本实验中,也平衡了摩擦力,并打出了一条纸带,但钩码的总质量m没有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在处理数据时,他仍然取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该同学采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
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起始点O到每个计数点的距离,并计算出每个计数点对应的小车速度v以及从O点到该计数点对应的过程中细线拉力所做的功W,描绘出v2W图像。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同学所描绘的v2W图像应当是直线还是曲线(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g,钩码的质量为m=10.0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m/s2,利用W=mgΔ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12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