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日益。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可使形、声、 色浑然一体,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图形展示,学生就能很快联想起旧知识,并将知识有效的系统化、层次化,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新知识的引入:
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键点之一。当新知识引入时,若能借助多媒体,可使新知识的引入自然、清晰、明了。
如在《数》,运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电话号码课件,
当学生通过计算判断出来后,一一跳入相应的集合圈。这时,老师提出:“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些是2和5的数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就自然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新知学习:
多媒体演示的知识点,既形象又直观,而且表达的知识点准确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具有“如虎添翼”之作用,能使学生容易形成深刻的概念,且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无法展示的实景,或需要使用许多语言描述、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变得直观,易于接受。
1、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将学生一一给出的实物展示出来,再抽象出圆形,由形象直观 抽象概括,得到:圆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同样,在学习半径、直径概念及相互关系时,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上的圆,再动手在纸圆上画出半径、直径,最后利用多媒体演示来验证,使学生印象深刻。如:
2、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将植物园里的多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形状的地块上,其中牡丹和菊花种植的面积图形平移后分别是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就能很快完成概念的理解及面积的计算。
3、如:在学习单位平方千米时,学生无法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这是由于其年龄及生活经验所限制。如果仅用语言进行解释,可能“云里雾里”,很难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展开:提出“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想。然后教师介绍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并示图。
在学生掌握了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后,可进行如下交流:
师:如果1平方米可以站17人,1平方千米可以站多少人?
生:可以人。
师:如果1平方米可以站17人,那么1平方千米可以容纳原整个上海市的人口,
出示人站在1平方千米上的图片。
出示:华东六省的面积的图片。
师:读一读华东六省的面积。
生:山东153000km2、安徽139600 km2、江西166900km2、江苏102600 km2、
浙江101800km2、福建121400 km2。
师:上海市的总面积约是6341平方千米,我国的总面积大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我国是个地大的国家。并介绍与其他国家之间国土面积之间的倍数。
最后出示一些实景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如,
知识巩固
1、新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功能可以将生活中的景象展示出来。如:
2、多媒体图文并茂,调控可以将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示比较的过程中,选择出的答案灵活运用积极思考。如:在应用题
作业批改
1、一般来说,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担任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按照每班45人计算,每天布置两次作业,即一次课堂作业,一次家庭作业,每天需批改45*2*2=180本作业本。每次10道题目,即每天要批改1800道题目。若有的学生作业错误,需订正,则又要进行两次批改,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好多媒体设备,工作量将大大减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教材及教学教法中去。
如:通过作业实物投影,由学生对照与自己作业的异同来判断作业的正确与否。这样,既可以指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又可以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
2、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一题多改,提升作业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如:2.5×31+2.5×9时2.5×31+2.5×9=77.5+22.5=100;
2.5×31+2.5×9=2.5×30+2.5+2.5×10-2.5=75+25=100;
2.5×31+2.5×9=2.5×(31+9)=2.5×40=100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多种多样,应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其良好的学习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