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教育.pdf
幼儿道德教育
1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常规培养教案《幼儿道德教育》,
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从根本上讲,没有人会怀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粗俗和粗野,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从社会发展来说,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倚重德来发展的社会,
对道德和德性的弘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民主建设、经济
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同等重要且影响人类自身生存和未来
发展去向的重大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有现代性的德育,社会
现代化的实现正强烈呼唤德育现代性的生成。在一定意义上,
正是德育现代性才是制约德育实效性的根源,当前德育实效
性不高,根源正在于其现代性不足。本文关注幼儿这一特殊
发展阶段的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问题,构思从德育现代
性的逻辑前提————幼儿道德教育必要性开始,循迹论证
幼儿德育现代性内涵及其重要基础,即道德教育哲学和道德
教育心理学。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内涵
认识这一问题之前,必须强调幼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这不仅是因为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前提,而且没有对这一必要
性的科学认识或者根本上认为幼儿德育没有必要,那么在思
2
想上就不会有幼儿德育应有的地位,从而实践上也就不会有
幼儿德育的现代性。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德育也就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
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一点从
心理学研究即可证明。对道德教育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
时期。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
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
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尤其是教育家十分重视
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从古罗马的昆体良
(MarcusFabiusQuintilianus)、普鲁塔克(Ploutarkos)到近代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从中国古代的
颜之推到近代鲁迅等,他们都是早期道德教育的倡导者,其
有关思想也早已成为德育思想史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当然,
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思想难免会带有与各自时代、社会结
构相一致的印痕。然而,对历史的批判和继承正是现代德育
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德育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传
统德育给予现代德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其思想内容
和方式方法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今在部分教育者的观念
里还余迹犹存。比如,以讲究“使为则为,使止则止”(《颜氏
家训?教子》)为核心特征的重命令轻理喻、重权威轻个性、
重控制轻选择、重规训轻德性、重服从轻体验等道德教育思
3
想和方法在家庭和幼儿教育里还大量存在,道德教育内容有
教(习俗教化)无德(道德)现象仍较普遍等。应该说,这
些都与德育现代化发展方向不相一致。现代社会已在工业文
明基础上凭借现代科技的强力推进,正大步朝向现代化,而
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道德教育在帮助人完成现
代化并进而促进社会现代化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道德教育本身要尽快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以适
应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现代性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幼
儿道德教育同其它各级各类道德教育一样,增强自身现代性
是当前的首要使命,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更具有基础性作用。
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而言的,从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
上看,它体现于道德教育的性质、目标、功能、价值、内容、
过程、方法、手段、途径等方方面面,而从存在特性上看,
道德教育现代性则是现代德育(相对于传统德育)综合特征
的表征,含有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全面性、主体性、
发展性、全民性、世界性等特性,其核心特性是主体性与发
展性。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为中心,或者说是以
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
的本质规定。”[1]幼儿德育现代性就是坚持以幼儿为德育主
体,在发展性德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启发、
引导与幼儿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促进幼儿德性健康
4
发展。德育现代性要求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