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pdf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郁度所致,
以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休息和排泄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4)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无血管、神
经系统异常。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院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
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
证侯:脱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
或咽痛,或牙皮艮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
有瘀班,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
证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杲,便澹,或肠鸣下利,
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
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
证候:心烦口苦,胃脱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肠鸣下利,手
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淤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
证候: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
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
证候: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
满,腰膝酸软,便澹,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
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
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脱腹胀满,食纳不
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常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
测体重。
②观察患者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及尿的颜色和气味。观察患者
的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5)给药护理:
①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
凉服;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以上。
②汤剂类: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
者宜温凉服;阴阳两虚证者宜温服。
③口服降糖药注意服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
(6)饮食护理:
①用餐要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则更佳,外出携带食物,保证
按时进食。
②禁烟酒,禁食糖和高淀粉的食物,如薯类、香蕉等,少食煎炸
食品。可适当增加蛋自质,如瘦肉、鱼、牛奶、豆制品等。
(7)情志护理:
①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
争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②鼓励患者家属理解和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③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患者交流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
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④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