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家乡处处是景色》说课稿-2023-2024学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docx
第4课《家乡处处是景色》说课稿-2023-2024学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4课《家乡处处是景色》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第一周星期四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学习家乡的景色,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和展示家乡的美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力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网络、摄影、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家乡景色的信息。
-学会信息整理与编辑: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编辑,使其有序且易于展示。
-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PPT、Photoshop等)来制作包含文字、图片和声音的多媒体作品,以展示家乡美景。
2.教学难点:
-信息筛选与真实性判断:学生可能难以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且对信息的真实性判断能力有限。
-创意设计:学生需要克服思维定势,发挥创意设计出既美观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家乡景色展示作品。
-技术操作难度: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创作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如图层管理、动画效果等。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信息收集、整理和编辑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导。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景色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家乡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网站,拓宽信息收集的渠道。
3.软件辅助:使用多媒体软件,如Photoshop或PowerPoint,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前一周通过学校学习平台发布《家乡处处是景色》的预习资料,包括家乡风景的介绍视频、摄影技巧指南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拍摄和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设计问题如“拍摄风景时要注意哪些角度和光线?”、“如何用图片讲述家乡的故事?”等。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互动和班级微信群的信息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家乡风景的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拍摄和展示家乡的美景,记录自己的拍摄计划。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拍摄计划或初步的拍摄作品,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拍摄技巧,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家乡风景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家乡美景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摄影的基本原则,如构图、光线、色彩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实地拍摄练习,每组学生负责拍摄一个特定的风景点,并分享拍摄技巧和作品。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拍摄中。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实地拍摄和分享活动,学习实际操作技巧。
-提问与讨论: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疑问,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讲解摄影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拍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深入理解摄影知识,掌握实际拍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一次完整的家乡风景摄影作业,并撰写拍摄心得。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摄影书籍、在线课程和摄影比赛信息,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摄影作业进行批改,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摄影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拍摄中。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摄影知识的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