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和粪便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专家共识.pdf
最新:尿液和粪便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专家共识
由于临床检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形态学检验领域的
发展,各种原理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设备及粪便有形成分分析设备
的快速发展,为广大用户在使用此类设备时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
在仪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使用、复检、报告审核签发等方
面带来一些困惑。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形态学自动化
分析学组成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分别于2016年9月、12月、2017
年1月、7月共四次对国内应用尿液及粪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现状
进行了讨论,强调此类仪器均属于过筛性仪器,必须进行复检和审
核后才能发出报告。据此达成专家共识,希望用户在应用此类检验
设备时更加关注这些共识要求,同时也对厂商在设备的研发、设计、
宣传、生产中遵循“共识”精神,提高产品研发制造水平。
一、尿液有形成分临床检验共识
1、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是尿液常规检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
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尿结晶、细菌和真
菌及寄生虫等有形成分的识别对疾病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
断、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中有重要价值,应在尿常规检验工作中予以
重视。
2、研究表明,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对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有
重要参考价值,而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分类对不同类型肾脏疾病
的鉴别诊断有不同的提示作用。以往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相差显微
镜对尿红细胞的形态进行鉴别,随着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成熟,为不
同类型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丰富、更客观、更精确的指标,应
该加强此方面的研发和推广。
3、应重视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复检及审核问题。尿液有形
成分复杂且多变,规范的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金标准。
使用数字图像法仪器检测的结果为阳性时,需要对仪器拍摄的实景图
像进行人工审核并确认。使用非数字图像法仪器检测的结果为阳性时,
必须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参考方法进行镜检。
当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结果为阳性时(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超出
各实验室设定的参考范围),原则上按以下规则处理:
(1)当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潜血(红细胞)、粒细胞酯酶(白细胞)、
蛋白均为阴性时,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的结果在参考范围内,可免除样本图像审核或显微镜检查。(2)尿液
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结果呈阳性,均需进
行图像审核,不能提供图像审核的仪器,需显微镜镜检确认。
(3)当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潜血(红细胞)、粒细胞酯酶(白细胞)
检测结果与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结果出现不符时,需进行图像审
核,不能提供图像审核的仪器,需显微镜镜检确认。
(4)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得尿蛋白结果为阳性,需对尿液有形成分
分析仪测得的结果进行实景图像审核,不能提供图像审核的仪器,需
显微镜镜检确认。
(5)当尿液有形成分的图像审核依然不能满足鉴别要求时,应使用
标准的尿沉渣检查方法进行显微镜镜检,必要时采用染色法或特殊显
微镜法进行鉴别。
(6)临床医师特殊要求镜检的尿液样本(如免疫抑制剂使用、肾病、
泌尿系统疾病、孕妇、糖尿病等),需进行样本图像审核或显微镜镜
检,必要时采用特殊鉴别方法确认。
将上述6条进行整理,以表格化模式呈现如下:
二、粪便有形成分临床检验共识
1、粪便检验对消化系统的炎症、出血、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
渐上升,粪便隐血试验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随着粪便检
验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粪便检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检出率逐步提高,生物安全性得到更好的保障。呼吁临床重视粪便检
验,建议将粪便隐血试验列入高危人群或5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的粪便
检验必查项目。
2、采用粪便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粪便有形成分分析,其设备性能与人
工显微镜镜检法总符合率应≥80%。用于对比评估的样本总量应不少于
200例,其中显微镜镜检确认的阳性标本不少于30%。
3、无论任何原理的粪便有形成分分析仪,其阳性有形成分的发现均应
对仪器拍摄的实景图像进行人工审核,确认后方可发出阳性报告。在
肠道寄生虫卵和虫体检验方面,粪便有形成分分析仪在检验和识别技
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问题与建议
鉴于尿液、粪便乃至其他体液(胸腹水、脑脊液、精液、分泌物)涂
片中可出现形态变异的成分、少见罕见病例中的难于辨认的细胞、甚
至可能是肿瘤细胞等情况,而目前我国高水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