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本篇课文是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成就的展示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PPT课件、多媒体视频、音频来进行教学。一开始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视频《西游记》里面的片段,预期效果是能让孩子们深刻感受“腾云驾雾”、“千里眼”、“顺风耳”等词语的本来含义,让孩子们体会农耕社会时期人们的美好想象和想象中超脱自然的能力;接下来我通过课件演示来展示一些难写的字的笔顺,用红色突出容易出错的地方,预期效果是能让学生记住“潜”字的读音以及“幻”字容易写错的地方。课文的中间部分我用PPT向学生呈现出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有神州飞船载人航天的视频、有现代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技术的图片,预期效果是能让学生感受到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到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谈话:老师给想不想看看是什么?()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孙悟空都有哪些本领?
3、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课题)
4、理解“呼风唤雨”。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在这里又作何解释呢? 学生观看《西游记》
学生回答: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本领
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解释“呼风唤雨”的意思。 提前在优酷网下载了视频文件《西游记》的片段,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腾云驾雾”、“千里眼”、“顺风耳”等词语的本来含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朗读并识记。(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3、分析“幻,赖”的字形。出示课件来分析字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词语,读完后集体读词语;
3、学生识记一些难写的字的字形,并在本子上书写。 在PPT中,通过图片展示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幻,赖”的字形,笔顺,同时课件出示“幻”“幼”两个字,让学生比较字形,记住两个字的区别。 三、品读课文,感受科技的力量 1、指名学生读句子
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师:明白意思了吗?
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
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读句子;
学生读缩过的句子;
3、学生回答“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并举例子来说明。 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设置字体颜色的改变,使学生对缩句一目了然 四、继续品读课文,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教师提问:“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怎样的美好愿望?
4、现在这些幻想实现了吗?举例说说。
5、课件展示现在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所指的科技发展成就。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意是什么?这里引用这两句诗想要说明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读句子;
学生回答“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意思;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等纷纷变成了现实。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回答问题。 用PPT展示现在的科技成就:“千里眼”展示望远镜,“顺风耳”展示电话,“腾云驾雾”展示飞机,使学生一目了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