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ppt

发布:2024-10-29约5.7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valuationonly.

tedwitApedso.遗E3是是.5e?ntProfiCopyright2004-2011AsposePtyLtd.;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线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

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以下

Heritage),第一次把这些代表作定性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从而拉开了大规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序幕。;1.1保护主体缺失期

1.1.1教科文组织20世纪50、60年代的保护和研究行为,并没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种独立的遗产类别加以保护,更没有注意到这vuin传o承y独立性和主体

tedw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

1.1.2当时的保护和研究的对象是“文化”,强调对特定文化的记录和保存,而最重要的这种文化的传承人以及传承行为却被搁置一旁,往往导致一种文化被记录、保存后,其传承却难以为继,从而成为博物馆和书本上的文化样式。;1.2传承主体凸现期

1.2.1《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第一次对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民间创作)的范围进行了梳理,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强调民间创作的民间性——“来自某一文化社区”,而非主流官方机构及学术单位;其次,强调传统在民间创

atn为o依依n

tedwitpe”.,Sie“o认.E”T的3表.i体体e了rofi

orit20-1描1A层o义s通通;;ey仿仿,,t.

他方式口头相传”,从传播角度标明了民间文化的独特性;最后,定义还对民间创作的形式作出了界定——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

1.2.2《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传承主体的强调。;1.3大规模保护行动期

?1997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宣布“人类口头遗产

代表作”国际荣誉称号的决议。民间文化第一次获得了人类遗产的地位。

?2003年10月17日,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公约》。民间文化正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进入了人

?类文组织a了lt批i9项n表l2003年宣布了第

tedwsps,,“e.idr.次5申C报le功功n,,t是Pfi

2005年C,,oy国r推ih的t新2疆0-尔21卡卡姆s艺pe及P我t和L.国联合推荐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又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到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从“民间创作”、“人类活财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其认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具体和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道,成为保护人类文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