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件.ppt
湿热灭菌法类型温度与作用时间适用范围作用效果巴氏消毒法61.1~62.8℃,30分71.7℃,15~30秒适用于牛乳、酒类等的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134~140℃,1秒适用液体食物的消毒灭菌煮沸法100℃,5~10分钟适用于饮水、食具及小手术器械的消毒杀死细菌繁殖体,对芽胞无效加入2%Na2CO3沸点提高至105℃条件不足时,用于注射器、手术器械或一些金属器械的清毒灭菌延长作用时间,可达到杀灭芽胞流通蒸汽消毒法100℃,15~30分钟适用于食品及一些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全部芽胞间歇灭菌法100℃15~30分钟,3次,其间要过夜后进行适用于如含血清的培养基等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可达到灭菌要求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15~30分钟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手术衣及敷料等的灭菌可达到灭菌要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微免教研室主要内容一人体正常菌群二消毒与灭菌细菌种类多,繁殖速度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可概括为:“无孔不入,无处不有”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很广,无论终年冰冻的南、北极地带、炎热的赤道地带,甚至酷热的沙漠土壤中都有微生物存在。从表层土壤到深层土壤,都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最多,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质、空气、一定的PH环境和温度),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没有植被的最表层土壤,由于阳光照射和干燥,微生物数量较少。在10-20cm深的土层中,由于营养、水分、温度,气体均适宜,微生物数量最多,每克土壤可含有几亿、甚至几十亿,肥沃土壤里数量更多。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氧气缺乏,营养不足,温度较低,微生物数量逐渐减。①天然在土壤中生活的自养菌②动物尸体腐烂后进入到土壤中的腐物寄生菌③随人或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进入土壤的致病菌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土壤中仅有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多数病菌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可长期存活。所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自然水域成为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水中的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空气及尘埃、腐败的动、植物尸体以及人畜粪便等。水是人类生命的重要资源,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常可成为传染源,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指标名称意义国家标准细菌总数检定1ml饮用水中所含各种活细菌数100个大肠菌群数在1000ml饮用水中检出的大肠菌群数3个在100ml含糖饮料中检出的大肠菌群数5个空气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和高声说话、喷啑及咳嗽飞沫。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空气中的细菌常常污染药物制剂、培养基、生物制剂(品),引起食品、饲料变质以及造成手术感染。所以在外科手术、细菌接种、制备生物药剂及生物制品等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污染。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人体的血液、内脏、骨骼、肌肉等部位是无菌的。部位常见菌种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等口腔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胃正常一般无菌肠道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鼻咽腔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眼结膜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阴道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正常人体各部位常见微生物群定植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无害,有些对人体有利甚至必不可少,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生物屏障与拮抗作用:大肠埃希菌产生大肠菌素抑制痢疾志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