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虎门销烟 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林则徐
字元抚,又字少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亚罗号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5.永安建制
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天平天国建立了领导体制。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以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所封各王受东王节制。另外,还确立了十二等级官制。又颁行《天平天历》。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天平天国的各项体制。
6.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每一“两”设一国库(即圣库),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天京事变将领。,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太平军向永安进军途中,陈玉成随叔父从军,编入“牌尾”,随军作战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极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在1858年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公车上书
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推翻新政,并下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明令逮捕惩办参与和支持新政的官员28人,康、梁在外人协助下外逃。28日,清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被捕的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未经审讯,同时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活动的一个阴谋。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阻挠义和团运动,防范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伦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发起组织所谓“东南互保”。由盛宣怀缀合,上海道余联沅代表刘坤一、张之洞与驻上海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约款》9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加人“东南互保”。它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力量镇压北方义和团运动。马神甫” 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6年广西地方政府惩办法国不法传教士的事件。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知县张凤鸣将马赖和不法教徒逮捕归案,后判处死刑。法国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皇族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为迎合“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以皇族成员为主导的内阁。清政府撤裁军机处,设内阁,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阁员13人,满人有9名,汉人只有4人,而满人中皇族成员竟占7名,而且居于领导地位。因而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出现,表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使立宪派的极度失望,离心倾向日益加深。
苏报案:
清末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震动一时“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