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日汉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比较.PDF

发布:2017-05-28约6.0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日汉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比较 ——以大学非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为事例 许金生 一、序 言 “汉语热”在日本方兴未艾,从有关资料可以推测,现在日本各 大学一年级选修汉语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了三分之一,超过了半数 的大学也不在少数,因师资或教室不足,还有些学校的学生想选修 汉语也选不上。①而在我国,日本留学生的人数一直占多数。 因此,加强对日本学生教学法的研究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对中 日汉语教学的相关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是加强这种研究的有效手段 之一。以下笔者就中日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课堂教学人数的 设置、教学计划的公示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加以粗浅的比较,浅论 其利弊,并且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增进对以上问 题的认识。 二、入门、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 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从一些代表性教学法来看,语法一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使用媒介语即 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以英语为主的 媒介语的使用似乎也很普遍。那么,日语这一媒介语在汉语教学活 动中实际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笔者根据长期在中日两国教授汉 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就日语这一媒介语在两国教学中的处理状况 略作比较和分析。 (1)日本的大学在入门、初级阶段一般都大量使用媒介语 从师资构成上来看,日本各大学基本上都有日本和中国老师。 在 (表1)中,日本的28所教育机关两国教师所占的比例几乎是各 半,这说明中国教师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日本大学汉语教育的半壁江 山。不过,在日中国教师多数都掌握或精通耳语。从日本招聘汉语 教师的网页上看,各大学的招聘条件几乎都有 “如果应聘者是中国 人,须懂日语”之类的条件,这样,教授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师,无疑基 本上具备了使用媒介语教学的条件。 当然,不能说教学者掌握了媒介语就可以无条件无限制地进行 使用。从日本一些大学的师资配备上来看,它们非常注意扬长避 短。.其做法是让两国教师同时搭课,由日本教师担任语法等课程, 使用日语对学生说明,并适当进行两种语言的比较;由中国教师担 任听说课,负责口语和听力训练,课堂上尽可能少使用日语授课。② 表1的课时数,两国教师基本上各占一半,笔者无法知道各校的具 体情况,但从部分学校任课教师的介绍来看,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这 一搭配方法。表1课时数的分配大概也多少能反映这种情况。 在入门和初级阶段,这样的师资配制和媒介语的使用十分合 理。在学生才刚刚接触到目的语的阶段,如果用日语讲解汉语语 法等抽象问题,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以下五项内容: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 能、言语交际技能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各内容之间关系密切。 拿语法来说,语言要素中的语法教学至关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尽快 准确理解所学的语法,言语技能、语用规则的掌握就会比较顺利。 而语法的讲解,尤其是那些抽象性强的语法现象,如果使用媒介语 去说明,学生的理解领会就一定比不使用媒介语快得多。而相关的 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则更是只能使用媒介语了。 (2)中国的大学一般不使用日语这一媒介语 其原因很简单也很客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绝大部分不会或 不精通日语。在教学中碰到用媒介语的时候,只能使用英语。这对 很多日本学生来说几乎是对牛弹琴。 用学生听不懂的语言去解释说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碰到简单 的还好说,碰到难的抽象程度高的问题,比如说一些语法问题,学生 只能靠无限发挥想象力来理解猜测。而语法这种问题没搞懂,言语 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等的学习也差不多成了无本之木。 不适当地使用媒介语,却想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 来说,其采用的应该是那些不主张或者反对借助母语的教学法[如 直接法(DirectMethod)和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这类 教学法采用的是诉诸于学生直观的手段 (如以实物或图像等使学生 建立语言与外界事物或经验的直接联系,以大量视听材料帮助培养 学生的语言习惯)。但是,从实际上看,在大多情况下我们缺少使用 这些教学法的条件(参考小稿四—(2))。 在这种情况下,仍想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至少需要两个 条件:首先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必须讲解十分得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