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教第三版朱荣恩审计学课件第14章【荐】.ppt

发布:2017-08-04约4.72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编制审计报告前的工作和审计报告 第一节 编制审计报告前的工作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一)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 可分为: 核算错误 重分类错误 核算错误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错误。 重分类错误是因企业未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而引起的错误。 无论是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未调整不符事项还是重分类错误,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通常都是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反映的。 (1)对于单笔核算错误超过所涉及财务报表 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应视为建议调 整的不符事项。 (2)对于单笔核算错误低于所涉及财务报表项目 (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但性质重要的,如涉及 舞弊与违法行为的核算错误、影响收益趋势的核算 错误、股本项目等不期望出现的核算错误等,应视 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3)对于单笔核算错误低于所涉及财务报表项目 (或账项)层次重要件水平。并且性质不重要的,一 般应视为未调整不符事项。 (二)编制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表是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提供 未审计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考虑调整分录、重分 类分录等内容以确定已审数与报表披露数的表式 说明 : (1)试算平衡表中的“审计前金额”栏,应根据被 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 (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作为调整这些审计 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 (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对相应 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试算平衡工作底稿 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工作底稿 二、执行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审计计划 阶段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阶段, 也可用于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对财务报表 进行的总体复核工作,以帮助注册会计师 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与 否和财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性复核时,注册会计 师首先应当全面审阅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考虑 针对实质性程序中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 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 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 关系,然后再将分析程序运用于财务报表上, 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任何其他异常或未预期 的差异。 在对财务报表整体实施分析程序时,可以运用率法及其他比较技术。 三、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一)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意义 1.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 2.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3.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正确判断的偏见 (二)签发审计报告前复核的内客 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在签发审计报告 前.主要复核; 1.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 3.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证明效力,其意义主要有: 1、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工作和结果的全面总结 2、审计报告是评价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鉴定报告 3、审计报告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达决策所需信息的重要工具 二、 审计报告的种类 (一) 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1. 标准审计报告 2.非标准审计报告 (二)按照审计报告使用的目的可分为: 1. 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2.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三) 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1.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短式审计报告 2. 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三、 我国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一) 标题 (二)收件人 (三)引言段 1.已审计财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涵盖的期间 2.提及财务报表附注 (四)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五)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 3、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六)审计意见段 审计报告的意见段应当说明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国 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会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