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发布:2025-02-15约2.6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3)

(专业英文名称:MaterialProcessingandControl)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广的材料成型、加工及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现代材料加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3.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

身体和心理素质

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公益劳动,军事理论与实践,军事训练,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信息检索与创新,先进材料成型方法,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公共选修课,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专业能力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信息检索与创新,机械制图测绘周,金工实习,液态成型三维造型及模拟实验周,塑性成形三维造型及模拟实验周,材料性能及测试实验周,零件缺陷检测技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产品开发和设计

机械CAD,材料成型三维造型技术,三维CAD设计,电工学A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设计,焊接装备与设计,材料成型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基础,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液态成形综合实验周,塑性成形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论文)

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材料成型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论文)

知识结构

人文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选修课

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检索与创新

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

工程材料成形基础,电工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英语,材料加工原理,铸件形成理论,材料先进成形技术(铸造),铸造机械化,造型材料及涂料,专业英语(铸造),特种铸造,铸铁及其熔炼,铸钢及铸造有色合金,铸造过程模拟,铸造工艺学,塑性成形设备,塑性成型原理,材料先进成形技术(锻压),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英语(锻压),特种精密成形工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模拟,模具制造工艺,锻造工艺学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电工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技术、传输原理、材料成型三维造型技术、材料成形原理、铸造工艺学、铸造机械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设备、特种精密成形工艺、模具制造工艺、材料成形过程模拟、材料先进成形技术。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材料成型综合实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综合实验、材料性能及测试实验周、三维造型及模拟实验周。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为2490学时(136.5学分),其中:必修课1898学时(101.5学分),占76.2%(74.4%),选修课592学时(35学分),占23.8%(25.6%)。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280(125),实践教学课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