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奥肯定律:指失业率和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通货膨胀: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紧缩: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普遍而持续的下降。
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滞涨:是指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潜在GDP的增长),或指其产出水平的提高。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过程。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③国民收入NI ④个人收入PI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NDP = GDP —折旧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 = PI—(个人所得税什么是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并画出线性消费函数的坐标图。 c
答:(见名词解释)
C=α+βy
o 45° y
线性消费函数
4、什么是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并画出线性储蓄函数的坐标图。 s
答:(见名词解释) s= –α+(1–β)y
o y
线性储蓄函数
写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公式(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并画图说明其含义。 C+i
答:基本公式:y= E c+i
c0+i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