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word含答案).pdf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新知识探究:
一、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
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到+7(O无最高正
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4到-1。
归纳总结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四同”
例1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B.核外电子数
C.原子半径D.化合价
答案B
例2(2020·雅安中学3月月考)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B.NOF
C.Ca2+K+Cl-D.Ba2+Ca2+Mg2+
答案C
思维启迪
+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应注意:(1)所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是:阴上阳下,如A、
D2-、C-
2+-2-
B、C、D,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2)离子半径关系是:序小径大,如:上
+2+
A、B
2--+2+
面四离子半径:D>C>A>B。
二、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比较
(1)实验①中,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该实验
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O===2NaOH+H↑。
22
(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
酞溶液变为粉红色。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
O=====
2
Mg(OH)↓+H↑。
2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Mg+2HCl===MgCl+H↑;
22
2Al+6HCl===2AlCl+3H↑。
3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Al(OH)。
23
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