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四章第1节《原电池》完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 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第1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1.定义: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实验探究二:方案改进 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思路: 第1节 :原电池 复习: 二、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练习: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 a、b相连时,a为负极; 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a、c相连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b极移动。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4.根据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阴离子-向 极移动(负极带正电荷) 阳离子-向 极移动(正极带负电荷) 负 正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4.根据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5.根据电极现象来判断 负极-- ; 正极-- ; 牺牲、溶解 增重、气泡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4.根据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5.根据电极现象来判断 6.燃料电池中 燃料在 反应 氧化剂在 反应 负极 正极 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如在铁器表面镀锌。 三、原电池的主要应用: 5.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1: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 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 原电池原理应用: 当两种金属构成原电池时,总是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而被腐蚀,所以先被腐蚀的金属活泼性较强。 a>c > d > b a > b c > d a > c d > b (2)比较反应速率 例2 :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粗锌和 1mol/L 盐酸; B. A. 纯锌和1mol/L 硫酸; 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 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D. ( D ) 原电池原理应用: 当形成原电池之后,反应速率加快,如实验室制H2时, 纯Zn反应不如粗Zn跟酸作用的速率快。 * * * * 过程及装置分按电化学反应 2. 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 (如:电解池) { 1. 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及装置 (如:原电池等) 第 1 课 时 理解: ①外形--无外加电源 ②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复习回顾 【实验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客观事实】 Cu Zn 稀硫酸 - - - Zn2+ H+ H+ Zn-2e- = Zn2+ 负极 正极 2H++2e-=H2↑ 总反应式: Zn+2H+= Zn2++H2↑ 负 正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现象: 锌棒溶解,铜棒上有气泡 A 原电池工作原理 Cu Zn - - - Zn2+ H+ H+ 负极 正极 阳离子 阴离子 正极 负极 SO42- 原电池工作原理 A e-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1.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外部条件: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两极一液成回路,氧化还原是中心 判断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 H2SO4 Zn Zn (1) 石墨 石墨 H2SO4 (2) H2SO4 Zn 石墨 (3) Zn Cu H2SO4 (4) CuSO4 Zn Cu (5) C2H5OH Zn Cu (6) Zn Cu ZnSO4 CuSO4 (7) ? ? ? ? ? ? ? √ √ √ 理论上应看到只在铜片上有大量气泡,实际上锌片上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最终又会造成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