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美术课程充满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望。在认知方面,他们开始对形状、颜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于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处于懵懂阶段。
在绘画表现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大胆地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手部肌肉控制能力较弱,线条不够流畅,色彩运用也较为单一。在手工制作方面,他们对手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动手尝试各种材料,但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细度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上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而有些学生则较为内向,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绘画、手工、欣赏等多个领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各种有趣的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培养他们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
手工制作部分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安排了折纸、剪纸、粘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如小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书签,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和审美能力。
欣赏课的设置也很有特色,选取了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魅力,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美术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手工制作,如折纸、剪纸、粘贴等,提高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培养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艺术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流畅性、形状的描绘、色彩的平涂等。
2.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
2.在手工制作中,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制作出美观、精致的手工作品。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措施
多样化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游戏、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例如,在教授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
2.示范教学法:对于一些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和要点。示范时要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比如在教学生折纸时,教师一步一步地示范折纸的步骤,学生跟着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绘画、手工制作等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制作班级小报时,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书写文字,有的负责排版设计。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逐步提高美术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