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食品卫生课件第五章宰前检疫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⒈索取动检疫合格证明 ?《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了解动物的来源和产地疫情。 ⒉查证验物 查验检疫证明、免疫耳标等是否合法有效,确认检疫证明是否伪造、涂改和转让等。 核对动物种类和数量,了解途中病、亡情况,确认证物是否相符。 ⒊临床健康检查 ⒋检疫结果登记 对动物种类、产地、数量和患病或健康情况及处理措施等做详尽的登记。 5、运载工具的消毒 一、宰前检疫概念和意义 宰前检疫的概念 对待宰动物活体所进行的检疫称为动物宰前检疫。 第三节 常见的屠畜运输性疾病 Ludivigen于1953年首先报道,猪受到应激原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候群。 一猪应激综合征 (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 PSE肉 猪宰后肉色泽淡白、质地松软、有汁液渗出 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 宰前运输、拥挤及捆绑 部位 病变特征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左右两侧对称性变化 苍白、质软、液体渗出 原因 肌肉缺乏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结合不良,严重者如烂肉样,手指易插入,缺乏弹性和粘滞性,明显水肿。 卫生处理 轻微 切除病变,胴体和内脏不受限制出厂 严重 切除病变,胴体和内脏作为次品加工后 出售 切面干燥、质地粗硬、色泽深暗的肉。 DFD肉 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 原因 应激强度小而长 特征 肌肉的颜色异常深,呈暗红色,质地硬实,切面干燥。 卫生处理 不宜作腌腊制品 猪背肌坏死 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 原因 应激 同PSE肉,但因酸中毒死亡的,其尸体应化制或销毁。 卫生处理 PSS-急性心衰竭死亡 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 心肌具有苍白、灰白或黄白色条纹或斑点,心肌变性。 卫生处理 尸体化制或销毁 猪急性浆液-坏死性肌炎 发生原因和肉的变化 肌肉坏死、自溶和炎症,多发生与猪后腿的半腱肌、半膜肌 卫生处理 同PSE肉 二 猪胃溃疡 应激 肾上腺机能亢进 胃酸过多 损伤 发生原因 症状与病变 胃溃疡灶大出血 三 猪咬尾症 应激 咬尾癖 发生原因和症状 卫生处理 化脓灶 尾椎管 脊髓 死亡 卫生处理 局部病变割除,其余部分出场;大部分发生病变,整个胃化制或销毁。 局部化脓者,割除病变废弃,其余出场;死亡者,尸体化制或销毁。 四 突毙综合征 发生原因和症状 强应激,猪突然死亡 卫生处理 化制或销毁 五 运输病 发生原因和症状 应激,抵抗力下降,诱发副猪嗜血杆菌 卫生处理 仅肺和胸膜有病变,将病变部及其周围组织废弃,胴体和其他脏器出场; 多发性浆膜肺炎 当其他器官和肌肉有轻微病变者,应作高温处理。 病情恶化,其尸体应化制或销毁 六 运输热 发生原因及症状 肠炎和肺炎变化 卫生处理 同运输病 七 屠畜应激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选育和培育抗应激品种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药物预防和治疗 第四节 畜禽宰前管理 意义 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 增加肌糖原的含量 排出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 一 畜禽宰前休息管理 时间 24~48h 二 畜禽宰前停饲管理 可以节约大量饲料 有利于提高肉的质量 有利于放血充分 时间 猪 12h;牛羊24h;兔20h;鸡鸭为12~24h;鹅8~16h 第五节 畜禽的宰前检疫 宰前检验的意义 ? 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和疫病传播。 ? 及时发现在宰后难以检出的疾病。如破伤风、狂犬病、口蹄疫、脑炎及某些中毒病。 ? 防止误宰误杀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母畜。 ? 及时发现疫情,为疫病防制积累资料。 * * 第五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 第一节 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 了解疫情 物质准备 组织人力 二、兽医卫生管理 严格检疫 合理饲养 及时转运 三、收购标准 屠宰率 = 胴体重量 屠畜活重 猪 一等 72% 二等 70% 三等 68% 四等 65% 牛 一等 120 kg 二等 100 kg 三等 70 kg 等外 45 kg 羊 一等 14.5 kg 二等 12 kg 三等 8.5 kg 第二节 畜禽运输的兽医卫生监督 赶运 一 运输前的管理和兽医卫生监督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汽车运输 二 运输途中的管理和兽医卫生监督 赶运途中的管理和饮喂 车船运输途中的管理和饮喂 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三 到达目的地的兽医卫生监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