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docx
《物联网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24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物联网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计划号:T-469),由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二)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分工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文件主办单位,全面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本文件编制的过程指导、评审组织以及标准验证工作;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逸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盼月亮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参与标准内容的起草、研讨和确认工作。
主要起草人工作分工:方贵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材料汇总和主笔编写,王晓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工作计划的总体把控和内容审查。
其他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参与本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内容讨论、材料收集和意见整理等工作。
(三)编制过程
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在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下,开展编制工作。工作过程如下:
在成立编制组阶段,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发起了参编单位征集工作,于2024年8月组织召开了标准启动会,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会上明确了标准制定原则,确定了编制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
在标准草案编制阶段,针对标准框架和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组先后召开了4次标准编辑会,编制组讨论并确认了术语、系统架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要求,包括感知控制层、应用层、用户交互层、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的相关要求,形成了标准内审稿。
在内审阶段,内审专家提出统一标题和术语关于“用电”的翻译,系统架构取消分层,按功能模块展开,相应修改技术内容等意见建议,经研究,均吸收采纳。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文件为自主制定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依据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根据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场景特点,对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进行梳理,充分分析用户在安全用电和节能减排的需求,着力于解决用户、厂商实际应用中的共同问题,引导用户、厂商针对系统能力达成一致预期,在实际项目中可直接落地应用,保证了文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同时,本文件编制组包含了产学研用各相关方,通过充分调研验证,在充分考虑行业应用、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形成产业界普遍接受的先进技术路径和成果,在用电量监测统计预警、用电安全预警等基础上,同时赋予用电侧基于智能化控制的绿色节能新力量,保证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指导性。
最后,本文件部分技术内容考虑并引用了已发布的现行标准,并充分考虑了系统与其它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兼容与扩展,进而保证了本文件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文件编制组在确定系统架构时,展开了广泛且深入地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研究,参考修订中的GB/T33474《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从文件使用需求出发采用业务视图的系统架构,并依据功能视图对系统架构进行了具体细化。
在确定系统相关技术要求时,主要依据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的实际产业应用情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用户对安全用电和节能减排的需求进行凝练,提取并确定相关技术条款,保证文件的通用性和可行性。同时,本文件编制
组覆盖物联网产学研用等各个领域,为标准修订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先进解决方案、现实行业需求、工程建设要求等技术材料,同时对标准结构及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保障本标准研制的科学性、实用性。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智能用电”是“传统用电”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从“电能采集与管理”、“安全用电”到“智能用电”。园区智能用电监控系统实现用电数据的精细化监测,帮助园区直观发现用电问题,降低园区设备待机损耗,消除潜在安全隐患,达到减少用电浪费、降低园区综合能耗等目标。
智能用电监控系统已在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创意园区等各类园区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智能用电管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有效解决用户在安全用电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