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原-哲学第一讲 历史唯物主义.pptx

发布:2021-01-17约3.39千字共1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示意图;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第一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 马克思; 第二, 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第三, 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 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甘肃民勤已成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口因素:;人口因素的作用;2.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每月可获约折合人民币3400元补贴。 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每月更可获约折合人民币1万元补贴。 俄罗斯:30岁以下夫妇首胎获约折合人民币4000元奖金,第三名子女则获折合人民币8000元奖金。 新加坡:12周产假,并享有约折合人民币1000元托儿津贴,第四胎可获约折合人民币22万元奖金。;3.人口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意识的分类之三:以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为标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社会形态的含义;;二、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 争的最高表现 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辩证运动;生产力;(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 历史进程 ;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质内容,就是新生产力不断取代旧生产力的历史过程,“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生产工具; 能否自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积极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衡量一种政治力量及其主张是否先进的标准。 ; “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一)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文革”期间夸大阶级斗争,工农业生产受到冲击。后有“十年动乱闹思潮,十有八亏五返销”的说法。;新疆首次披露恐怖活动案件;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 争的最高表现;(一)社会革命的含义 “革命”一词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即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教育革命、文化革命,等等,这些都是在革命的转义上使用的概念。;(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社会革命 爆发的条件;(三)社会革命的类型 ;(四)社会革命的形式 ;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时至今日并无先例。;马克思、列宁对革命的作用有过形象的比喻。;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