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警惕!打呼噜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docx

发布:2025-03-05约1.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警惕!打呼噜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打鼾,也叫打呼噜,临床上叫它“鼾症”。有人会奇怪,打鼾不是代表睡得香吗,怎么成了病呢?事实上,打呼噜的确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鼾症的危害究竟是什么?患了鼾症该怎样治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打鼾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病变狭窄所引起,在医学领域又被叫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为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呼吸暂停3种类型。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鼾声大且不规律,睡眠时存在窒息感或呼吸停顿,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等行为异常。这是由于夜间反复打鼾,导致机体缺氧、朦胧样微觉醒(指由睡眠向觉醒转换的过程中,意识并非完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行为障碍,表现为对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精神活动迟钝、说话颠三倒四等),进而破坏正常的睡眠规律,使睡眠片段化,引起白天嗜睡、头痛、疲劳、眩晕和记忆力减退等。所以,千万别认为打呼噜只关睡觉的事,其实白天醒来后你感觉的那些不舒服,也都可能和打呼噜脱不了干系。

为什么打呼噜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引起猝死呢?因为夜间频繁的呼吸暂停,血氧反复降低,就会引起血压上升,使正常昼夜血压“杓型”节律消失,甚至发生“反杓型”节律改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还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也会诱发夜间心绞痛的发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的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衰,并因此使左心负荷加重、心肌收缩力下降,促发左心衰等。所以说,高血压、心绞痛、肺心病和心衰等心血管问题,其实都和睡眠呼吸暂停有关。

因此,千万不能忽视鼾症,出现症状(鼾声特别大,以至于隔壁房间都能听到;鼾声不均匀,中间突然停顿,长达10秒以上;打鼾时手足挣扎)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面对打呼噜的问题,必要的检查少不了。而在众多的检查项目中,多导睡眠监测(PSG)绝对必不可少,它也是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PSG的检测内容包括脑电图、眼电图、下颌肌电图、心电图、口鼻呼吸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鼾声、肌电图等,这一系列内容能对患者整夜的睡眠情况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记录和分析,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有时候,患者在接受PSG检查时,还会被建议配合电子喉镜一同检测。PSG可告诉你打鼾到底有多严重、夜间缺氧到底有多严重、睡眠规律和正常睡眠结构的破坏有多严重;而电子喉镜会告诉你,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在哪儿,这有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鼾症,除了要进行减肥、戒烟限酒、选择侧卧位、加强身体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可选择口腔矫正器、无创呼吸机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如果属于轻度(7个小时睡眠时间内的呼吸暂停次数为5~15次),或单纯鼾症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只要改变睡眠体位、积极锻炼即可改善。但若睡眠呼吸暂停次数达15~30次(中度)或30次以上(重度),血氧小于90,且呼吸暂停时间越来越长,这就很危险了,“暂停”甚至可能变为“永停”,导致在睡眠中突发性窒息死亡,这类患者必须及时手术或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

在新研究中,67名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接受减肥治疗,通过饮食控制或减肥手术,在6个月内平均减去近10%的体重。在减肥前后,他们接受了睡眠研究,并进行了磁共振成像。研究人员研究了减肥与这些参与者上呼吸道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以及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进行减肥干预后,这些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而量化分析表明,舌头脂肪量的减少与AHI的降低密切相关,是减肥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改善之间关系的主要中介因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