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从资源的有效配置上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学科。
二、从经济系统的功能上看,经济学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三、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
⒈萨缪尔森、凯恩斯、马克思等人的评价;
⒉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⒈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用实证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⒉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评价体系运行的标准并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用规范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称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
二、均衡分析
⒈经济中的均衡:指当经济决策单位意识到若重新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或购买方式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时的状况。
⒉均衡分析: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⒊一般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
⒈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于均衡状态的过程。
⒉比较静态分析:在原有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考察或比较在这些条件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来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⒊动态分析: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⒈经济模型的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述,是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经济变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建立对某一经济问题看法的缩影。
⒉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
①归纳分析:把观察到的实际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然后考虑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概括出经验性的结论。;
②演绎分析:从假设的条件着手,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从假设中引出结论,确定原则。
四、经济模型分析
*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划分
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产品市场上和要素市场上的价格决定,以及相应的收入分配。
⒉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分析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所以宏观经济分析亦称总量分析。
*
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⒈古典经济理论:配第、布阿吉尔布尔以及斯密、李嘉图等,研究个别商品市场上的价值形成和价格决定。
⒉新古典经济理论:
①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边际效用论。
②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克拉克:《财富与分配》
⒊现代微现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
①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希克斯:《价值与资本》。
②福利经济理论、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机制
一、经济体制与价格机制
⒈计划经济与价格机制的作用。
⒉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的作用。
⒊混合经济与价格机制的作用。
二、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与价格机制
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由产品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由要素市场决定,价格调节着每个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影响着要素的流动,决定着资源和产品的分配。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微观经济学要说明的是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因而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决定理论就成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本章首先分析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原理,在此基础上描述竞争市场条件下均衡价格的决定,并给出一些运用供给和需求的原理进行分析的实例。
*
第一节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
⒈需求的定义: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⒉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①需求表: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②需求曲线:表明某一个特定时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与这种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见下页所示。
一、需求与需求定律
*
表1-1 果汁的市场需求表
1
3
5
7
9
11
10
78
6
4
2
0
市场需求(瓶)
单位价格(元/瓶)
O
P
Q
3
6
9
12
15
8
6
4
2
12
10
D
图1-1 果汁的需求曲线
A
7
B
*
⒊需求定律
①内容表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