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活板》课件 ppt.pptx
活板;一、课内建构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贮(zhù)胶(jiāo)泥薄(báo)如钱唇
B.炀(yáng) 瞬(shùn)息 字平如砥(dǐ)
C.镕(róng) 燔(pán)土 用讫(qǐ)
D.昇(shēng) 疏(shū)密 群从(cóng);2.请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如钱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字平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板已自布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理有疏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若燔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至今宝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活板》从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
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
宜用“火炀”。;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3)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5.下列对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B.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记)
C.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D.木格贮之(名词作动词,用木格);6.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B.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C.皆为板本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沈括在《活板》中为我们记载了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毕昇,我们应该
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B.《活板》一文抓住活板的特点,说明了它的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
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活板》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
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
清楚明白。
D.《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
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
特别是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二、课外提升
8.阅读链接材料,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20世纪80年代,王选教授领导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从雕版印刷到毕昇的活版印刷,从铅字印刷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每一次汉字印刷的革命都是一次进步,相比以往,新技术都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9.央视播出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发热议。学校准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
(1)看完央视节目《大国工匠》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请写出你要说的话。;(2)你认为“大国工匠”养成需要具有什么品质?;一、课内建构
阅读《活板》,回答10—12题。;10.请用文中的词句回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