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病例分析.pdf
29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ovariantumorBOT)
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综合分析BOT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预后及妊娠
结局,以期为BOT患者患者提供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治及保育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0
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收集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交界性肿瘤
患者290例,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体重指数(BMI)、
生育史、术前超声、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术
后妊娠情况等信息,并随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整
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使用卡方检验,通过非参数统计方法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因素进行分析,当P值
小于0.05时,我们认为观察到的效应是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大多数BOT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约占总数83.8%)通过体检
时发现盆腔肿物,明显高于腹痛腹胀、异常阴道流血及伴月经改变患者。
2.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交界性肿瘤直径<10cm患者明显
多于直径≥10cm患者(H=30.406,P<0.01),其中,粘液性肿瘤直径≥10cm的患
者明显多于浆液性肿瘤患者(P0.0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分类
中,卵巢单侧受累者数量均高于卵巢双侧受累者(H=12.862,P=0.012),其中,粘
液性肿瘤及浆粘液性肿瘤单侧受累患者明显高于浆液性肿瘤患者(P0.01);粘液
性交界性肿瘤患者超声下分隔状结构发现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病理学类型
(H=63.068,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中超声下探及乳头结构患者明显少于
无乳头结构患者(H=29.260,P<0.01),其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探及乳头状
结构者明显多于粘液性及浆粘液性患者;粘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超声下呈囊性包块
者明显高于浆液性及浆粘液(P<0.01),后两者多呈囊实性;而超声下提示肿瘤是
否存在异常血流信号在不同组织学病理类型的BOT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P=0.342)。
3.术后复发风险分析:III期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8.57%,明显高于I、II期患者
(2=13.973,P=0.001);超声提示有乳头结构的BOT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无乳头
状结构患者(2=3.982,P=0.0.046);肿瘤直径<10cm复发率较直径≥10cm的
BOT高(2=4.465,P=0.035);术前肿瘤标记物(CA125、CEA)升高者术后复发
率较正常者明显升高(P0.005)。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析,术中肿瘤破裂患者复发
率明显升高(2=10.487,P=0.001),而术中是否进行大网膜切除(p=0.381)、淋巴
结清扫(P=0.302)、是否合并腹水(P=0.721)及手术切除范围(P=0.178)与复发
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破裂、肿瘤直径≥10cm、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及FIGO分
期≥II期,为BOT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SBOT中微乳头亚型复发率明显
高于非微乳头亚型组(P=0.035),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HE4及AFP)升高在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生育结局分析:5年内有生育打算的有67例,其中有35例成功妊娠
(52.24%)。术中未行大网膜切除的患者术后妊娠率较高(P=0.027),两者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病理类型、手术入路、FIGO分期、肿瘤单双侧、肿瘤破
裂、手术范围、BMI及淋巴结清扫均对术后妊娠物明显影响(P>0.05)。自然生育
组与辅助生殖组相比,以上因素均无明显差异。辅助生殖技术对术后无复发生存时
2
间无明显影响(=1.016,P=0.313)。
结论:
1.BOT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超声对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确诊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建议育龄期妇女每年行妇科超声检查。
2.肿瘤破裂、肿瘤直径≥10cm、CA125、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