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创新管理
(ManagementofInnovation)
课程代码
学分:2
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财务管理、
国际贸易、会计(统计)等。
教材:《技术创新管理》雷家骕、洪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创新管理》是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设立的。本课程吸取
了技术、市场和组织变革整合的创新管理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除简要的展现其综合性的特征外,主
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基础、模式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体现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
的课堂和课后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为今后从
事创新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强化学生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概
念、企业创新活动基本模式和一般规律、创新路径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创新知识和方法的主动性。
课程目标2: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创新管理的概念、过程和方法,以现实的典型案例为
对象分析和解读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课程目标3:引导学生用创新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强化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绪论
1/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一)课程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
2.技术创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3.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从熊彼特到互联网时代的创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
2.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几个基础概念。
3.了解研究技术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4.了解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后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和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的
演变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重点
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内涵、五种表现形式、狭义创新概念和广义创新概念、企业创新的概
念与特点等。
2.难点
掌握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后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和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的
演变过程。
第二章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内容
1.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类型:狭义技术创新和广义技术创新概念、技术创新概念的特点,技
术创新分类(按新颖程度、按对象和按来源等)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技术创新的模型与应用:技术创新五代模型、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技术创新过程
的实质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3.案例材料分析:其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家”的扶贫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