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三单元 绿色小卫士(说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docx
二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说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中的“二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具体内容包括环保意识、绿色行为、可持续发展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环保现象和环保知识紧密相关。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行为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2)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成为绿色小卫士;3)实践能力,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环保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环保概念有一定了解,但较为浅显,对绿色行为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理解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在素质方面,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但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稳定模式。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浪费资源、随意丢弃垃圾等不良行为。在行为习惯上,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需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
3.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4.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绿色校园、绿色社会奠定基础。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介绍环保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真实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环保图片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实物教学:引入环保材料,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如环保网站、环保公益视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以“地球妈妈”的故事引入,提问学生:“我们如何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绿色小卫士的定义、环保行为和可持续发展等。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绿色小卫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保行为的具体表现。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成为绿色小卫士,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发放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环保标志或标语,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行为。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增强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分类垃圾等,并记录下来。
-预告下次课程内容:简要介绍下次课程的主题,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
6.课堂延伸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公益广告,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
-分享环保小窍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保小窍门,如节约用电、减少塑料使用等。
7.课堂评价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