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稻鱼鳝立体种养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5约3.3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稻鱼鳝立体种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鱼鳝立体种养技术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田块消毒、种植、养殖和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稻田养殖鲤、鲫鱼和鳝鱼,其它鱼类养殖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2018土壤质量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T5169-2002无公害食品黄鳝养殖技术规范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DB43/T876.5高标准农田建设第5部分:灌溉排水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4.2稻田

交通方便,通风向阳,保水性能好,田埂坚实无渗漏,稻田土壤以壤土、粘土为好,pH值5.5-7.0,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的规定。

4.3基本构成与面积配比

水产养殖区与水稻种植区为基本构成模块,配备纳水缓冲区一个。养殖、种植、缓冲区面积比例为1:2.5:0.2,符合SC/T1135.1的规定。

5田间工程

2

5.1田埂

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0.5m以上,底部宽度0.8m以上,顶部宽度0.5m以上,田埂夯实加固,不渗漏。

5.2纳水缓冲区

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开挖L形鱼沟作为纳水缓冲区,沟宽1.0m~1.5m,沟深0.8m~1.0m,并设置警示牌。沟面积应符合SC/T1135.1的规定。

5.3进排水

每块稻田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按对角设置,并符合DB43/T876.5的规定。进水口应安装过滤网,排水口应安装防逃设施。

6田块消毒

结合稻田整地和开沟,施用生石灰75kg/667m2全田泼洒。

7种植

7.1品种

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且株型紧凑、抗病虫、耐肥、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再生稻选择生育期适合、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7.2移栽

移栽插秧方式为机插秧,插秧密度:1.7万穴/667m2;苗数:3株/穴-4株/穴。浅水栽插,活棵后薄水促蘖,达到预期苗数的90%时及时搁田,成熟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采用湿润灌溉。

7.3水肥管理

7.3.1水分管理

稻田需水期根据实际情况从养殖池塘进水,一般保水性好的田块7d-10d左右灌溉一次,保水性差的田块3d-5d灌溉一次。科学控制稻田水量,如遇暴雨天气及时将稻田水排至纳水缓冲区。

7.3.2施肥

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有机无机配施,结合肥料深施技术,每667m2纯氮减施30%。

7.3.3病虫害防控

应以生物和物理综合防控为主。化学防治时,应选择低毒高效的绿色农药。施药时应加深水位,选择无风的晴天早晚,叶面用药、药不落水。

7.4收获

水稻成熟90%以上可收割,收割前晒田7天~10天,收割稻谷留茬10cm-20cm,秸秆全量还田。

8养殖

3

8.1种苗

应从有资质的水产苗(良)种场购买或自繁自育,经检验检疫合格的鲤、鲫鱼和鳝鱼鱼种。鱼种要求规格均匀,体格健壮,无外伤。放养的鳝种应反应灵敏、无伤病、活动能力强、粘液分泌正常。宜选择深黄大斑、土红大斑鳝等地方种群。

8.2种苗消毒

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溶液浸泡5min-10min,或在鱼种入塘后第3d全池泼洒聚维酮碘、五倍子沫一次。鳝体放养前用浓度2.5%-3%食盐浸浴5min-8min,或用浓度为20ml/L-30ml/L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浴10min-20min。

8.3鱼种放养

8.3.1鲤、鲫鱼种放养

水稻移栽立苗后放养30~50g的鲤鱼或鲫鱼100~150尾/667m2。

8.3.2鳝种放养

每年6月底待黄鳝产后、水稻分蘖结束、覆水5cm-10cm时放养鳝种,黄鳝苗种规格10g~20g/尾,每667m2放养150-200尾左右。

8.4水深调控及水质管理

稻鱼鳝共生时期,稻田水深宜在10cm-25cm范围内。水稻分蘖期,田面水位应控制在10cm-15cm;有效分蘖期后,随着田鱼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最深不应超过35cm。

在高温季节应增加稻田中水体的交换量,同时加高水位,定时补充新鲜水源,稳定水质。

8.5饵料投喂

8.5.1鱼饲料

饲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