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程序实现》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科技教案集
宜川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
第 3 课
算法的程序实现
一、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程序设计上机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
上机规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因此,本节课采取先介绍程序设计
软件界面,然后再选择用一道最简单的加法程序来让学生达到以上的目的,之所以
选择这个加法程序,第一是程序简单,学生可以撇开复杂问题,直接了解顺序结构 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步骤,第二,可以用借这个例题来更直观地掌握 val()函数的用
法。本节课设计讲解,演示,加上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期让学生掌握顺 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程序的顺序结构,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学会使用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
初步体验并掌握程序调试和运行的方法,初步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实践、分析程序,了解用 VB 编写程序的要点。
通过模仿,讨论等方式体验设计顺序结构程序的过程。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 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与 人共事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能根据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要求写出正确的程序。
1
s = x*yS
s = x*y
S = 3.14*R1*R1-3.14*R2*R2
信息科技教案集
五、学情分析:
宜川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
学生对程序的认识和编程的知识相当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编程思想 的培养。要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模仿、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老师和学 生一起探讨学习降低难度,先从模仿入手,后让学生尝试编写。对于基本的一些控件, 赋值语句、基本输入输出语句让学生感受功能,通过今后的多次学生让学生掌握用法。
六、教学过程:
1.作业订正
1.请画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
(1) 输入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值,求该矩形的面积(P.9 Begin
例 1)。
Input x
Input x
Print s
End
Input x
Input y
S=x*y
Print S
(2) 如图所示:大圆半径为 R1,小圆半径为 R2。 请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S ,并输出。
Begin
Input R1
Input R2
Print S
End
Input R1
Input R2
S=3.14*R1*R1-3.14*R2*R2
Print S
2
信息科技教案集
宜川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
2.请根据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写出下列流程图的输出结果:
12
8 6
2.程序实例简介(目的是让学生对程序设计先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当我们完成了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的算法后,下一个任务是要编写程序。这里我们编写 程序的方法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采用的编程软件时 VB。
启动程序“圆的面积周长”,通过本
例说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一些基本
概念和含义。如窗体、标签、文本框、按
钮、对象、控件、属性(如文本框的
Text 属性)、事件、事件驱动(即当一个
事件的发生驱动了相关的事件处理过程-
程序的执行),输入、执行、输出等。
因此在 VB 中设计程序时,先要进行界面设计,然后进行事件处理过程的代码编写。 讨论:根据实例说说你对输入和输出的设计的想法。
小结:输入和输出的设计根据前面的解释,应分两个部分进行,在界面设计时,要根
据算法中有几个输入、几个输出,来决定用几个和什么对象实现这些输入和输出。而在代
码编写时要把原来的输入语句用从哪个对象获取数据给指定变量的赋值语句来替代,原来
的输出语句用计算的结果去修改哪个控件的属性的赋值语句来替代,从而实现计算结果的 输出。
2.演示在 VB 中编写程序的过程,
启动 VB,介绍 VB 的界面
根据题意设计界面,
例题:输入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值,求该矩形的面积。文件名:矩形面积
通常输入输出的提示可以使用标签实现,输入输出的内容可以使用文本框,命令执行 使用按钮。
对象的一些属性可以在界面设计阶段就事先设定。如窗体的标题、输入输出提示的内 容、命令按钮的提示可以通过修改相应控件的 Caption 属性实现。
3
班级学号矩
班级学号
矩形面积
信息科技教案集
宜川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控件工具箱在窗体上制作对象,如何利用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属性, 并使学生对属性窗口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学生根据样例自己讨论制作。
3)编写代码
编写代码前首先要知道如何将流程图算法转换为代码,以本例的流程图为例,通过分 析实现从算法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