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必修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章
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时间:0分钟)
一、选择题
.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C.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A.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B.燃料电池中原电池的两极相同,可均为Pt电极,则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也可为金属与非金属电极,故B错误;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不一定有气泡产生,如铁?铜?硫酸铜原电池,正极上析出铜固体,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D
【解析】要综合考虑原电池的概念、电极反应、电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项错;原电池中的电子移动方向是:负极→外电路→正极,可见B项错;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项正确;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可以是溶液中的离子或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
3.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C
【解析】A项,两个电极的材料均为锌,活动性相同,无法构成原电池;B项,蔗糖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无法构成原电池;D项,没有形成通路,无法构成原电池。
4.下列反应不可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
A.Cu+2AgNO3===Cu(NO3)2+2Ag
B.2Fe+O2+2H2O===2Fe(OH)2
C.2H2+O2===2H2O
D.NaOH+HCl===NaCl+H2O
【答案】D
【解析】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A错误;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B错误;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作为原电池(燃料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C错误;D、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D正确;故选D。
.下图各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中液体为FeCl3溶液 B.中液体为酒精
C.中液体为H2SO4溶液 D.中液体为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A正确;B、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金属锌和乙醇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因为两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该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D、该装置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A。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锌片:Zn+2OH??2e?ZnO+H2O;
碳棒:O2+H2O+2e?2OH?。
据此判断,锌片为
A.正极,被还原 B.正极,被氧化
C.负极,被还原 D.负极,被氧化
【答案】D
【解析】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
.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Cu,B是Fe,C为稀Cu(NO3)2溶液
D.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该原电池中,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所以B作负极,A作正极,B的活泼性大于A的活泼性,所以 A、D错误; A极逐渐变粗,说明有金属析出,B选项析出氢气不是金属,故B项错误;C选项析出金属,所以C 符合题意,故选C 。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cdb B.abcd C.cabd D.bdca
【答案】A
【解析】由a、b相连时a为负极得,a的活泼性大于b;由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得,a的活泼性大于c;由b、d相连时b为正极得,d的活泼性大于b;由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得,c的活泼性大于d,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cdb,答案选A。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Fe?2e?===F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