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鲜食主要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2-01约1.9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鲜食甘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鲜食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象和绿色防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鲜食甘薯的病虫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应用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创造有利于甘薯生长和自然天敌繁衍、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优先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NY/T1276的要求。

5品种选择

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3

6育苗期防治

6.1种薯选择

选择整齐度好,纯度大于98%,单薯重150g~250g的薯块,排种前,剔除病、伤、冻薯块;尽量选择脱毒种薯、种苗,种薯、种苗应符合NY/T1200的要求。

6.2苗床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地势高燥的生茬地或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固定苗床应先更换床头或进行土壤消毒。

6.3种薯处理

育苗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稀释液,浸种薯10分钟。或在排种薯后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地喷洒苗床防治;使用51℃-54℃的温水浸种10min-15min,可杀死薯种病菌。

6.4苗床管理

出苗前不宜浇大水,出苗后及时去除平膜,如遇干旱,可适当浇水促苗,待薯苗高度达到15cm左右时,白天揭开拱膜练苗,夜晚盖膜保温。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及薯块。

7田间管理

7.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度,宜选择禾本科作物;加强肥水管理,使用腐熟有机肥,肥料使用符合NY/T496要求。

7.2物理防治

采用性诱剂和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等害虫;采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烟粉虱等害虫。

7.3释放天敌

可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薯麦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保护田间赤眼蜂、姬蜂、茧蜂、金小蜂、步甲和隐翅虫等天敌昆虫,增强对鳞翅目害虫的控制作用;

7.4生物药剂

病虫害发生初期,选择已登记的生物农药在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可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甘薯天蛾,选用大蒜素防治甘薯黑斑病。

4

7.5化学防治

7.4.2主要病害

甘薯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黑痣病、病毒病、蔓割病等。

7.4.3主要虫害

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红蜘蛛、粉虱、蚜虫、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甜菜夜蛾等。

7.4.4药剂防治

应选择农业部正式登记的药剂,按照农药登记信息确定使用剂量,药剂使用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5

附录A

(资料性)

鲜食甘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及施用方法

表A.1鲜食甘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及施用方法

防治对象

药剂

每667m每次制剂施用量或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

施药方法

施药时期

甘薯茎线虫病

20%三唑磷微囊悬浮剂

1000ml-1500ml

/

蘸根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430克/升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60ml-80ml

/

灌根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10%丙溴磷颗粒剂

2000g-3000g

/

沟施、穴施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黑斑病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700倍液

/

浸种

甘薯育苗时,每季使用1次。

45%代森铵水剂

200-400倍液

/

浸种

甘薯育苗时,每季使用1次。

蛴螬

1.6%氯虫·噻虫胺

1500g-2000g

/

沟施、穴施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0.8%联苯·氯虫苯

2000g-2500g

/

沟施、穴施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金针虫

4%氯虫·噻虫胺

580g-660g

/

沟施、穴施

甘薯苗期移栽时施药,每季使用1次。

斜纹夜蛾

200g/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7ml-13ml

3天

喷雾

卵孵高峰期用药1次,每季最多施药1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