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3384—2025
黄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5-04-16发布2025-07-16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3384—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防治原则 3
5防治对象 3
6防治措施 4
7档案记录 5
附录A(资料性)黄芩病虫害防控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方法 6
附录B(资料性)黄芩病虫害防治档案记录表 7
II
DB14/T338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3
DB14/T3384—2025
黄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对象、防治措施、防治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黄芩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683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芩
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防治原则
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减药控害、提质增效为原则,针对黄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当地气象资料,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整体性,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害作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5防治对象
5.1主要病害
根腐病、白粉病、灰霉病。
5.2主要虫害
DB14/T3384—2025
4
黄芩舞蛾、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
6防治措施
6.1农业防治
6.1.1种子选用
选择籽粒充实、饱满、均匀,色泽光亮,千粒重1.5g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0%、含水量不高于10.0%的种子。
6.1.2种子处理
采用40℃~45℃的温水浸泡5h~6h,或药剂处理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6.1.3合理轮作
忌连作,与小麦、玉米、大豆、绿豆等非唇形科作物实行2a~3a轮作。
6.1.4整地
冬前深耕深松土壤,深耕深度不少于30cm,深松深度不少于40cm。
6.1.5土壤处理
结合播前整地,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用250mL~300mL拌细土2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旋耕混匀。农药使用应符合NY/T2683的规定。
6.1.6灌溉排水
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冬季灌溉。出苗前至幼苗生长初期应保持床面湿润,宜少量多次浇水,雨后及时排涝。
6.1.7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出苗至田间封垄前,应开展2次~4次中耕除草。
6.1.8清洁田园
生长期间,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落叶、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
6.2物理防治
6.2.1杀虫灯诱杀
每3hm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芩舞蛾,安装高度距地面1.5m~2.0m,及时填埋诱捕的害虫。杀虫灯防虫应符合GB/T24689.2的规定。
6.2.2黄板诱杀
5
DB14/T3384—2025
每667m2按棋盘式均匀插置黄色粘虫板20张~30张,粘虫板规格25cm×20cm,粘虫板底部高出植株10cm~20cm处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当黄板上粘虫面积超过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