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输血不良反应方案.ppt

发布:2016-12-11约1.55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概论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 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导致的 任何意外的不良反应。 二、输血反应的分类 按发病的机制: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 按发生的时间:即发型反应、迟发型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反应种类 常见原因 免 溶血反应(有明显症状) 红细胞血型不合( ABO ) 疫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白细胞抗体 性 过敏反应 IgA 抗体 即 荨麻疹 血浆蛋白抗体 发 非心源性肺水肿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 反 应 非 高热(有休克) 细菌污染 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循环过载 疫 溶血 血液物理性破坏(冰冻、加热等) 性 空气栓塞 加压输血、输血操作不当 枸橼酸盐中毒 输大量ACD保存血或陈旧血 (钾中毒、血液酸化、高血氨等) 输血不良反应 反应种类 常见原因 免 溶血 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IgG) 移植物抗宿主病 植入有功能的淋巴细胞 疫 输血后紫癫 产生血小板抗体 迟 对RBC、WBC、PLT或 抗原-抗体反应 发 性 血浆蛋白的同种免疫 性 反 非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次输血(100次以上) 应 免 疫 艾滋病、肝炎、梅毒、 相应的微生物传播 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等 输血不良反应 一·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FNHTR 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体温升高≥1℃,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反应。 输注血制品发生发热反应的概率: 红细胞制品 0.5%~1.0% 血小板制品 20%~30% 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妇女中尤为多见 输血不良反应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细胞因子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6 (IL-6) 白细胞介素-8( IL-8)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1)      IL-1、TNF-α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温度 感受神经元调节上移→发热。 IL-6 可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发热。 输血不良反应 2· 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及其抗体的作用— 白细胞抗体:HLA抗体引起FNHTR比较多见。 多次输血或妊娠→异体白细胞致敏→白细胞抗体。  再次输血 输入的白细胞 + 体内白细胞抗体→抗原抗体反应→ 激活补体→导致白细胞破坏和致热原释放→ FNHTR 输血不良反应 3· 致热原的作用— 引起发热的微量物质:  细胞、蛋白质、药物中的杂质、有机或无机杂质等 特点:水溶性、耐热性、超滤性、不挥发性和被吸附性 多数致热原在100℃30min条件下不分解。 附着在输血器材上,随着输血进入人体而引起FNHTR 输血不良反应 (二)临床表现 发热 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h,体温升高1~2℃ 以上,持续几分钟至1~2h ,不超过8~10h。 常呈自限性,若发热持续18~24h,应考虑其它原因所致。 颜面潮红、畏寒、脉率增快,血压多无变化。 发热反应后数小时内可发生口唇疱疹。 输血不良反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输血后短时间内发热,体温升高的程度,      持续的时间以及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①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高热、休克、皮肤充血,停止输血对症处理无效。  当高度怀疑受血者有脓毒血症时,血袋及受血者 输血后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