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学案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第2章烃第2节第2课时炔烃.doc

发布:2025-03-20约7.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炔烃

发展目标

体系构建

1.结合代表物,认识炔烃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炔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一、炔烃

1.结构

官能团为碳碳三键(—C≡C—),含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通式为CnH2n-2。

2.炔烃的物理性质递变性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二、乙炔

1.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臭;密度:比空气略小;溶解性:水中微溶,有机溶剂中易溶。

2.组成与结构

乙炔的分子式为C2H2,是最简单的炔烃,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空间结构为直线形结构,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杂化,共价键类型有σ键和π键。

3.实验室制取

(1)试剂:电石(CaC2)和饱和氯化钠溶液。

(2)反应原理:。

(3)杂质气体及除杂试剂为H2S,CuSO4溶液。

(4)收集方法:排水法。

微点拨:①为了减小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实验时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作反应试剂。

②点燃乙炔、乙烯、甲烷前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

4.乙炔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乙炔容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有关化学方程式:2C2H2+5O2eq\o(――→,\s\up8(点燃))4CO2+2H2O。

微点拨:①乙炔燃烧时产生浓烈黑烟的原因是因为乙炔的含碳量很高,没有完全燃烧。

②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故常用它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②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2)加成反应

乙炔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卤素单质、氢气、氢氰酸、氢卤酸、水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如:

HCCH+Br2―→CHBr===CHBr(1,2-二溴乙烯);

CHBr===CHBr+Br2―→CHBr2—CHBr2(1,1,2,2-四溴乙烷)。

CH≡CH+H2eq\o(――→,\s\up8(催化剂),\s\do7(△))CH2===CH2。

HCCH+HCleq\o(――→,\s\up8(催化剂),\s\do7(△))CH2===CHCl(氯乙烯)。

CH≡CH+H2Oeq\o(――→,\s\up8(催化剂),\s\do7(△))CH3CHO。

(3)加聚反应——制聚乙炔(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

反应方程式为。

丙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烯烃与炔烃均为不饱和烃,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2)乙炔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1∶2。 ()

(3)乙烷、乙烯、乙炔中的碳原子杂化类型分别为sp3、sp2、sp。 ()

(4)乙烯中混有的乙炔可用溴水除去。 ()

(5)乙炔可以用电石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取。 ()

[答案](1)√(2)×(3)√(4)×(5)√

2.鉴别乙烷、乙烯、乙炔三种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B.通入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是否变化

C.点燃,检验燃烧产物

D.点燃,观察火焰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的多少

[答案]D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炔与足量溴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与H2O的加成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CH+2Br2―→CHBr2CHBr2

(2)CH≡CH+H2Oeq\o(――→,\s\up8(催化剂),\s\do7(△))CH3CHO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实验探究

实验室制得的乙炔中常混有H2S、PH3等杂质气体。如图是两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用来测定电石样品中CaC2的纯度,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1)A瓶中的液体可以从酸性KMn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选择,应该选择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